鞣剂 : 又称鞣料(tanning material)。能与生皮蛋白质(胶原)结合,并使其转变为革的物质。鞣剂中的鞣质与皮胶原的活性基团结合,在胶原分子的相邻肽链和分子间生成新的交联,从而加强了胶原的结构稳定性,提高了皮革的耐曲折强度以及耐化学药剂和微生物的作用,也使胶原的收缩温度大大增高,加强了胶原的耐湿热稳定性,这就是鞣制作
柔软润滑剂 : 纺织工业,将纤维原料经过纺丝、纺纱、织布、整理等许多工序制成纺织品。所谓柔软润滑剂,是以其少量附着在纤维上为减少纤维表面的摩擦而使用的一类药剂。在整理工序中使用柔软剂的目的,是为使纺织品具有柔软的手感和伸缩性,以及提高下一步裁剪和缝制工序的效率。柔软剂之所以能使纤维制品柔软,是因为柔软剂易于
柔软漂洗剂 : 织物柔软调理剂是对织物起精整、调理作用的与洗涤剂配套的产品。它于50年代首先进入美国市场,而后逐步扩大到其他国家。在80年代发达国家中织物柔软剂已成为家庭常备的洗涤用品。按其使用情况,柔软调理剂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漂洗用配方,二是干燥用配方,还有少量的主洗用配方。剂型很多,有液体的、粉状的、片状
柔软剂Si-10 : 为羟基硅油与脂肪酸的复合物。结构式为:R为烷基 n为100以上外观为白色乳液,非/阳离子型,含固量≥18%,pH值5~6。无毒性、能与树脂、金属盐催化剂、增白剂等同浴使用。本品为有机硅两次加工的新型柔软剂,适用于丝绸、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的柔软整理,可提高织物的弹性、改善手感,减轻磨损,增加织物硬挺度、滑爽
柔软剂SG : 学名脂肪酸聚氧乙烯酯。是由一分子硬脂酸与6分子环氧乙烷缩合而成。分子式为:C17H35COO⋲CH2CH2O⋺6H本品为非离子型,白色或米黄色膏体,呈中性,HLB值为10。本品为具有渗透性柔软剂,溶于水呈分散状态,能与各类表面活性剂共用。主要用于合成纤维和粘胶织物的柔软处理,经处理后手感柔软,用量约10~30g/L。
柔软剂PEN : 由氧化聚乙烯树脂为原料,在氢氧化钾介质中和乳化剂 (一般为烷基酚环氧乙烷缩合物) 在高速搅拌下制得的稳定乳液。其乳化操作又可分为常压法和高压法两种。本品为白色或米白色乳液,非离子型。易溶于水,1%水溶液pH值6~7。本品属热塑性树脂,能耐酸、耐碱,可与氯化镁及2D树脂等同浴使用。用本品处理后的织物能均匀
柔软剂KS-20 : 将硬脂酸和乙二胺缩合成硬脂酸酰胺,然后冷却,加入非离子乳化剂进行乳化而成。结构式为:C17H35CON (C2H4OH)2。本品为白色或微黄色稠厚液,阳离子型,pH值6~7,含固量20%。主要用于天然纤维,也可用于涤/棉、涤/粘、涤/腈等织物的柔软整理,具有良好的吸水性,也可用于树脂整理中。应用方法:用作漂白毛巾、绞纱的柔
柔软剂HC : 由二甲基十八叔胺、硬脂酸、石蜡、平平加O等加热熔融后经高速搅拌乳化而成。结构式为:本品为白色稠厚乳液,阳离子型,pH值4~5,含固量15%~25%,能扩散于水中,1%水溶液为白色均匀乳液,放置24h不分层。本品可用于棉、腈纶、锦纶织物作柔软处理,可获得丰满的手感,也可用于棉和腈纶针织品、拉绒布、灯芯绒织物中作柔软
柔软剂D3 : 学名N-十八烷基乙位氨基丙酸盐,系两性型表面活性剂。由十八胺和丙烯酸甲酯在80℃时缩合,然后与三乙醇胺、平平加O进行皂化反应而制成。本品为白色或浅黄色浆状物,含固量20%±1%,2%水溶液pH值7.0~8.0。能溶于50~60℃温水中。本品无毒、无腐蚀性,主要用于真丝绸织物整理时作添加剂,也可用于丝绸、羊毛、化纤等织
柔软剂ES : 由硬脂酸、二乙烯三胺进行酰胺化反应,然后和环氧氯丙烷作用而生成咪唑啉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式为:本品在国内有多种名称,如柔软剂EST,柔软剂MC,柔软剂S2B等,为白色浆状或米白色浆状,可与任何比例的水稀释成乳化液,1%水溶液pH值5~7,含固量10%~20%。本品能与纤维起反应性结合,具有较好的耐洗性,可以和阳离子
果胶酶 : 指能分解果胶质的多种酶的总称。是一种复合酶,其催化作用是多种酶的协同作用的结果。广泛存在于植物果实和微生物中。其来源不同,其种类和组分也不同,酶的性质也有差别。果胶酶可分为两大类,即解聚酶和皂化酶。果胶酶为白色至微黄色粉末。其主要作用:是将果胶质水解成还原糖类。其二是使催化脱去果胶的甲基,生成聚
果胶 : 一种多糖,其组成有同质多糖和杂多糖两种类型。它们多存在于植物细胞壁和细胞内层。大量存在于柑橘、柠檬、柚子等果皮中。白色至黄色粉状。相对分子质量约20000~400000。无味。不溶于乙醇及其他有机溶剂,溶于20倍的水中,形成粘稠性溶液。在酸性溶液中较在碱性溶液中稳定。通常按其酯化度分为高酯果胶及低酯果胶。所
歧化催化剂 : 歧化反应系指同一分子在歧化反应时,一部分被氧化,一部分被还原。对无机化合物而言,是同一分子(或离子)的某原子由于相互传递电子的结果,一部分被氧化,一部分被还原,产生同一原子的不同氧化态。例如加热氯酸钾时,一部分氯原子(V价)被氧化为正七价,另一部分氯原子被还原为负一价。4KClO3→3KClO4+KCl对有机化合物
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 : 又称叔丁基-4-羟基苯甲醚、BHA、Antrancine 12、Embanox、Nipantiox 1-F、Sustane 1-F、Tenox BHA。有两种异构体,即2-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1]、3-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相对分子质量180.25。市售品为二者的混合物。[1]又称3-叔丁基-4-甲氧基苯酚,[2]又称2-叔丁基-4-甲氧基苯酚。混合物为无色至微黄色
叔丁基苯酚 : 有3种异构体,即邻叔丁基苯酚[1]、间叔丁基苯酚[2]、对叔丁基苯酚[3]。相对分子质量150.22。[1]无色液体。相对密度0.9783。熔点-5.6℃。沸点221℃、115.5℃(2.67×103Pa)、99℃(1.33×103Pa)。折射率1.5160。难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2]从石油醚中析出者为白色针状结晶。熔点41~42℃。沸点240℃、132.5℃(2.
N-叔丁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 : 又名促进剂NS。本品为带酚臭的黄色粉末。遇空气久之变色,呈黄褐色。相对分子质量270.48。相对密度1.29。熔点104℃以上。在水中不溶,但易溶于有机溶剂如苯、乙醇、丙酮、醋酸乙酯等。用途: 属后效性促进剂,适用于天然橡胶及合成胶(如顺丁橡胶、丁苯橡胶)、再生胶。也可与秋兰姆类促进剂配合使
非溶性偶氮颜料 : 出现于19世纪后半期,最早的品种是以β-硝基苯胺和β-萘酚为偶合成分而制成的,可在木棉纤维上进行染色。目前,最重要的品种有: 由苯胺化合物和3-羟基-2-萘酰苯胺系化合物制得的萘酚系非溶性单偶氮颜料[1],它们也可作为染料。式中的R1、R2、R3、R4、R5、R6可为Cl、H、Me(甲基)、OMe、NO2及OEt等,不同的取代基
叔丁基过氧化氢 : 又称1,1-二甲基乙基过氧化氢。无色透明液体。相对分子质量90.12。相对密度0.8960。熔点-8℃。沸点35℃(2.67×103Pa)、40℃(3.07×103Pa)。折射率1.4007。溶于水(常温时为10),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混溶。分解温度264℃(半衰期1min)、172℃(半衰期10h)。遇Cu、Co、Mn分解。用途: 聚合反应的催化剂及引发剂
叔丁基苯甲酸 : 又称叔丁基安息香酸。有3种异构体,即2-叔丁基苯甲酸[1]、3-叔丁基苯甲酸[2]、4-叔丁基苯甲酸[3]。相对分子质量178.23。[1]又称邻叔丁基苯甲酸。从稀乙醇中析出者为白色片状结晶。熔点80~81℃。溶于乙醇、苯和丙酮。[2]又称间叔丁基苯甲酸。从石油醚中析出者为白色针状结晶。熔点127~128℃。溶于乙醇和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