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乙酮
    甲乙酮

    甲乙酮 : 亦称“丁酮”,简称“MEK”。化学式CH3COCH2CH3。分子量72.11。无色易燃液体。有丙酮气味。熔点-86℃。沸点79.6℃。溶于约4份水中(25.5%),能与乙醇、乙醚、苯、油类混溶。其蒸气和空气会形成爆炸性混和物。与水形成的共沸混合物的沸点为73.4℃,含甲乙酮88.7%。工业上主要由仲丁醇催化脱氢法制得:也可由1-丁烯在Pd-C

    3
  • 甲醛
    甲醛

    甲醛 : 亦称“蚁醛”。化学式HCHO。分子量30.03。最简单的醛。无色有刺激性的气体。有毒!比重1.067(空气=1)。熔点-92℃。沸点-19.5℃。易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易聚合,有还原性。能燃烧,与空气能组成爆炸性混和物,爆炸极限7~73%(体积)。其40%的水溶液(即每100毫升水溶液含40克甲醛)通称“

    0
  • 甲醇
    甲醇

    甲醇 : 俗称“木精”。化学式CH3OH。分子量32.04。最简单的一元醇。无色易燃液体。有毒!少量口服导致双目失明,口服10毫升足以致死。密度0.791。沸点64.7℃。闪点-1℃。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和物,爆炸极限6.0~36.5%(体积)。溶于水及其他有机溶剂。燃烧时有蓝色火焰。受氧化剂作用,变为甲醛、甲酸,最终成二氧化碳。最初得

    0
  • 甲烷
    甲烷

    甲烷 : 化学式CH4。分子量16.04。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无色无臭可燃气体。比重0.5547(0℃,空气=1)。熔点-184℃。沸点-164℃。微溶于水、乙醇、乙醚。和空气组成爆炸性混和物,爆炸极限5.3~14.0%(体积)。化学性质相当稳定,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强还原剂、金属钠等均不反应。但在适当条件下会发生卤代、氧化及热解等反应:

    1
  • 甲酚
    甲酚

    甲酚 : “甲苯酚”的简称,亦称“克利沙尔”(cresol)。化学式CH3C6H4OH。分子量108.14。有邻甲酚、间甲酚、对甲酚三种异构体。含三种异构体的混合物称*煤酚。(1)邻甲酚可从煤焦油分离回收,纯品可由邻甲苯胺重氮化、水解法制备。用作消毒剂或溶剂。(2)间甲酚除从煤焦油分离外,可由甲苯磺化碱熔法或异丙基甲苯法制备。主要用以

    17
  • 甲酸
    甲酸

    甲酸 : 俗称“蚁酸”。最简单的脂肪酸。因少量存在于赤蚁体内,故名。 化学式。分子量46.03。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比重1.220。沸点100.5℃。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恒沸混合物(77.5%),沸点为107.1℃。和其他脂肪酸相比,它的结构特殊,酸性较强,离解常数K=3.75。有还原性(银镜反应),与浓硫酸共热分解成水和CO,在Ir、Rh催化剂

    2
  • 甲苯
    甲苯

    甲苯 : 一种重要的芳香烃。化学式C6H5CH3。分子量92.14。无色芳香可燃液体。密度0.866。熔点-95℃。沸点110℃。不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溶剂中。化学性质与苯相似。易发生氧化(生成苯甲醛、苯甲酸)、硝化(生成三硝基甲苯,即TNT)、磺化及氯磺化(生成甲苯磺酸)、卤代(生成苯氯甲烷等)及歧化(生成苯及二甲苯)等反应。可由煤焦

    5
  • 甲基
    甲基

    甲基 : 可看作甲烷分子中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下的一价基团(CH3—)。是最简单而常见的烷基。所有的烷烃及许多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分子,如乙烷、丙烯、甲苯、氯甲烷、甲醇、乙醛、丙酮、醋酸、甲基氯硅烷等都含有此基团。分子中引入甲基的反应称“甲基化反应”。常用的甲基化试剂有卤甲烷、甲醇、硫酸二甲酯、重氮甲烷等。参见“

    10
  • 卡罗瑟斯方程
    卡罗瑟斯方程

    卡罗瑟斯方程 : 缩聚反应的基本方程。由美国化学家*卡罗瑟斯于1936年提出。即:式中P为反应程度,为反应物的平均官能度,n为数均聚合度。Na、Nb和fa、fb分别表示a、b官能度单体的分子数和单体的官能度。 该方程建立了P与、n之间的定量关系。 当=2时,为线型缩聚,n=1/1-P; 当2时体系可生成体型高聚物

    0
  • 卡诺循环
    卡诺循环

    卡诺循环 : 热力学中使用的理想的热力循环。它在两个热源(高温T1与低温T2)间工作,由四个过程组成:(1)工质(如气体)在T1下恒温可逆膨胀,这时由高温热源吸热Q1;(2)绝热可逆膨胀,温度由T1降至T2;(3)在T2下恒温可逆压缩,这时向低温热源放热Q2(负值); (4)绝热可逆压缩,温度由T2升至T1,系统复原,完成一次循环。这一循环由法国物理

    0
  • 卡罗瑟斯
    卡罗瑟斯

    卡罗瑟斯 : 美国化学家。伊利诺斯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哈佛大学讲师、杜邦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美国全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高分子聚合反应。1931年合成氯丁橡胶,1937年发明聚酰胺纤维(商品名“尼龙”)合成法。还合成了麝香等。发表专业论文五十四篇。

    0
  • 卡勒
    卡勒

    卡勒 : 瑞士化学家。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苏黎世大学教授。开始研究有机砷化合物,以后研究高分子碳水化合物、丹宁、卵磷脂和由蛋白质得到氨基酸等。1926年开始研究植物色素(特别是类胡萝卜素)。合成出维生素E;分离得维生素K、A;阐明了维生素A的结构等。因他对于类胡萝卜素、核黄素和维生素结构的研究,与英国化学家*霍沃斯合

    0
  • 卡巴胂
    卡巴胂

    卡巴胂 : 亦称“碳酰苯胂”。学名“对脲基苯胂酸”。分子式C7H9N2O4As。分子量260.08。白色粉末。几乎无臭,味微酸。熔点180~190℃(分解)。微溶于水、乙醇,几乎不溶于氯仿、乙醚,溶于碳酸钠(钾)或氢氧化钠(钾)溶液。制法:抗阿米巴病药。用于治疗阿米巴痢疾,亦用于治疗阴道滴虫病。

    0
  • 卡罗
    卡罗

    卡罗 : 德国有机化学工业家。柏林大学毕业。曾任巴登苯胺和苏打工厂厂长。在工业上曾成功地合成茜素,还合成曙红、二氢吲哚、亚甲蓝等色素。1898年发现过硫酸(H2SO5)。为德国染料工业作出了贡献。著有《焦油染料工业的发展》、《曼海姆-路德维希港化学工业的发展》等。

    0
  • 卡

    卡 : 计算热量的单位。1800年以后被广泛使用。最初定义为1克纯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升高1℃所需热量,但这一热量将随温度不同而不同,因而出现了各种定义的卡。例如,“15℃卡”(卡15)被定义为1克纯水在标准大气压下从14.5℃升高至15.5℃所需热量;“20℃卡”(卡20)被定义为1克纯水在标准大气压下从19.5℃升高至20.0℃所需热量;

    1
  • 卡计
    卡计

    卡计 : 亦称“量热器”。测定热量并用以测量比热、相变热和反应热的仪器。基本结构是:将放有被测物质的容器浸于水浴中,水浴内有搅拌器和测温元件,水浴外采取隔热措施。按测定方法可分两类:(1)绝热型。在绝热条件下使被测系统与水浴进行热交换,根据水浴温度的变化,以及用通电的方法测得的水浴与被测系统的热容,可计算出被测

    2
  • 卢瑟福,欧内斯特
    卢瑟福,欧内斯特

    卢瑟福,欧内斯特 : 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新西兰大学毕业,1895年赴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当研究生。曾任蒙特利尔的麦吉尔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1899年发现放射性辐射中的二种成分,并命名为“α射线”和“β射线”。后又发现钍射气等,认为这是放射性气体。1902年提出放射衰变理论,打

    0
  • 卢瑟福
    卢瑟福

    卢瑟福 : 放射性活度的单位。因英国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而得名。当一定量放射性物质每秒有106个原子发生衰变时,则它的放射性活度就规定为1卢瑟福。现不属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0
  • 卢瑟福,丹尼尔
    卢瑟福,丹尼尔

    卢瑟福,丹尼尔 : 英国化学家、植物学家、医生。爱丁堡大学医学博士。曾任爱丁堡大学教授、爱丁堡皇家医师学院院长。1772年发现氮气,并对它进行化学研究。曾设计最高最低温度计,改良了空气泵等。

    0
  • 卢卡斯试验法
    卢卡斯试验法

    卢卡斯试验法 : 鉴别伯醇、仲醇、叔醇的一种方法。由美国化学家卢卡斯(Howard.J.Lucas)于1930年所创始。在25~27℃时加2毫升卢卡斯试剂(以无水ZnCl2溶于浓盐酸中配制而成)于小试管中,再滴加3~4滴(或0.1~0.12克)未知醇样,紧塞试管,剧烈振摇后静止放置。利用三种醇类和试剂作用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物的速度差异,达到鉴别的目

    1

免费获取咨询

今日已有1243人获取咨询

免费咨询

热门服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