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碘合汞酸银 : 化学式Ag2HgI4。分子量923.94。有两种变体:(1)α-变体。黄色四方晶体。比重6.02。在50.7℃时转变为β-变体,冷却时又恢复原色。不溶于水、稀酸,溶于氰化钾溶液和碘化钾溶液。由硝酸银溶液与四碘合汞酸钾溶液作用而得。用于制热敏器件;(2)β-变体。红色立方晶体。比重5.90。加热至158℃时分解。不溶于水、稀酸
四氯合锌酸铵 : 化学式(NH4)2ZnCl4。分子量243.27。白色片状正交晶体。具吸水性。比重1.879。熔点150℃(分解)。易溶于水。由氯化锌和氯化铵混合液加热而得。可用作助焊剂及用于制干电池、镀锌等。
四碘合汞酸钾 : 化学式K2HgI4。分子量786.40。黄色晶体。有毒!在空气中潮解。比重4.29。溶于乙醇、乙醚、丙酮,易溶于水。由碘化钾溶液与氧化汞作用而得。用于化学分析试剂(奈斯勒试剂Nessler’s reagent)、医药等。
四氯合铂(Ⅱ)酸钾 : 亦称“氯亚铂酸钾”。化学式K2PtCl4。分子量415.09。红棕色四方棱柱体。比重3.38。微溶于冷水,稍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将二氯化铂溶于盐酸,即形成四氯合铂(Ⅱ)酸,加入氯化钾,用冰水冷却而得。用以制备二价或零价的铂络合物的原料。
四氰合镍酸钾 : 又称“镍氰酸钾”。化学式K2Ni(CN)4·H2O。分子量258.97。红黄色单斜晶体或粉末。比重1.875(11℃)。加热至100℃失去结晶水。溶于冷水。在酸中分解。由氰化镍与氰化钾溶液作用而得。用作分析试剂等。
四氯合金(Ⅲ)酸钠 : 又名“氯金酸钠”。化学式NaAuCl4 2H2O。分子量397.80。黄色正交晶体。熔点100℃(分解)。溶于乙醇、乙醚,易溶于水。由氯金酸溶液与碳酸钠或氯化钠作用而得。用于照相、医药、镀金及用作玻璃和瓷器着色剂等。
四氯合金(Ⅲ)酸钾 : 又名“氯金酸钾”。化学式KAuCl4。分子量377.88。黄色单斜晶体。比重3.57。熔点357℃(分解)。溶于水、乙醇、乙醚和酸。二水物为黄色正交片状物。由氯金酸与碳酸钾作用而得。用于照相、医药及用作玻璃和瓷器的着色剂、化学分析试剂等。
四氰合铂(Ⅱ)酸钡 : 化学式BaPt(CN)4·4H2O。分子量508.54。蓝紫色或黄绿色的单斜晶体。比重2.08。100℃时失去二分子结晶水。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可由四氰合铂(Ⅱ)酸钾及氯化钡的浓溶液反应制得,或将氰化钡溶液置于铂电极间电解而得。用于制作X射线荧光屏。
四氰合金(Ⅲ)酸钾 : 又名“金氰化钾”。化学式KAu(CN)4·11/2H2O。分子量367.16。无色片状晶体。溶于冷水、乙醇,易溶于热水。加热至200℃时脱水,继续升温则分解为氰气和亚金氰化钾K[Au(CN)2]。由氯化金溶液与氰化钾反应后浓缩而得。
四氯化二硼 : 化学式B2Cl4。分子量163.47。液体。比重1.50。熔点-92.6℃。沸点约55℃。在空气中着火。室温时缓慢分解。遇水分解放出氢气。有二种结构:(a) 非遮蔽结构(b) 平面结构气态、液态中为(a)结构,固态中则为(b)结构。将气态三氯化硼通过放电的汞电极而得。
四溴双酚A : 分子式C15H12O2Br4。分子量543.88。白色结晶。熔点177~178℃。难溶于水,溶于70%乙醇中。可用70~80%醋酸重结晶。将*双酚A在冰醋酸中,于10~20℃进行溴化反应而得,也可由双酚A在乙醇-水溶液中进行溴化制得:反应中副生的HBr与乙醇进一步反应生成溴乙烷:HBr+C2H5OH→C2H5Br+H2O和过量环氧氯丙烷的甲醇(乙醇、甲乙
四硫化四砷 : 化学式As4S4。分子量427.93。有两种变体。α-型为深红色有光泽单斜晶体,比重3.506,转型温度267℃。β-型为黑色晶体,熔点307℃,沸点565℃。高温时着火。不溶于水,溶于碱,可被硝酸分解。极微溶于热二硫化碳和苯中。天然产物称“雄黄”。将等摩尔的元素砷与硫在氮气氛中熔融或由三氧化二砷与硫代硫酸钠共融而得。
四氰基乙烯 : 最简单的烯属氰碳化合物。分子式C6N4。分子量128.09。无色结晶。有毒! 熔点198~200℃。沸点223℃。约于120℃升华。对热稳定。遇空气中水分,分解并释放出剧毒氰化氢气体。一种强π酸,可与芳香族化合物生成可吸收可见光或近可见光的分子化合物。化学性质活泼,可进行加成、取代等反应:可由二溴丙二腈以铜粉脱溴
四氮化四硫 : 化学式S4N4。分子量184.27。橘红色针状物。比重2.22(15℃)。179℃升华,继续升温,能突然燃烧和爆炸。溶于苯、二硫化碳、氯仿,微溶于乙醇、乙醚。被水分解。由一氯化硫(S2Cl2)与氨作用而得。
四氧化三铁 : 亦称“磁性氧化铁”。化学式Fe3O4。分子量231.54。黑色立方晶体或红黑色无定形粉末。比重5.18。熔点1,538℃(分解)。溶于酸,不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在空气中灼烧时转变为三氧化二铁。有强磁性,具磁极的即天然磁石,灼热(约500℃)后磁性消失,冷却后磁性复原。在自然界中以磁铁矿形式存在,是冶炼铁和钢的原料。由
四氧化三锰 : 化学式Mn3O4。分子量228.81。黑色结晶。比重4.856。熔点1,564℃。不溶于水。在常温及加热条件下对空气稳定。在氢气或一氧化碳中加热至高温生成一氧化锰。在氧气中加热生成二氧化锰。高温下碳可使它还原为锰。与盐酸共热可放出氯气并生成二氯化锰。由三氧化二锰在大于940℃加热制得。定量分析中可使锰以二氧化
四氧化三铅 : 亦称“红丹”、“铅丹”。化学式Pb3O4。分子量685.60。有毒!橙红色粉末。比重9.1。500℃分解成一氧化铅和氧气。不溶于水而溶于热碱溶液和过量的冰醋酸中。有氧化性,溶于盐酸放出氯气,溶于硫酸则放出氧气。将一氧化铅粉末在空气中加热至450~500℃氧化而得。用于制钢铁的防锈漆,也用作蓄电池、玻璃等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