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综述了页岩储层压裂体积规模的各种监测方法,主要总结了目前常用的三大类方法:间接监测法、直接近井筒监测方法以及远场监测法,。并且总结了各种方法具体应用,最后对比分析了这些对裂缝体积进行监测方法的自身局限性以及对裂缝的监测能力,。研究表明,:微地震监测、测斜仪监测和电位法对是监测裂缝最好的三
摘 要: 针对渤海某油田FPSO每天产生大量污油水占用工艺水舱,并难以返回流程处理问题,展开综合分析,结合现场实际,对闭排产生污油水性质进行分析,找出污油水治理的关键点,通过流程改造和设备优化,解决了污油水占舱问题,保证闭排系统和原油处理流程平稳运行,为海上FPSO污油水处理提供了解决思路。关 键 词:污油水治
摘 要: 染料废水普遍具有色度高、含盐量大,总有机碳含量高、分子量大,有毒的特点,难以用常规的生物法降解,是工业废水中公认的难处理废水之一。基于过硫酸盐的高级氧化技术因能产生有效去除难降解有机物的过硫酸根自由基(SO4·-),而备受人们的关注。随着研究人员不断深入地研究,过硫酸盐高级氧化体系种类也日趋丰富
摘 要:木质素一种含量丰富的天然芳香族聚合物,具有循环再生、价格低廉的优点,可以作为化学高分子材料、高附加值化学品、生物染料等制备原料,但由于天然木质素分子量大、结构复杂等原因不能直接利用,而改性木质素特性优异,极大的地拓宽了应用领域。本文简要介绍了木质素的基本结构单元及结构单元之间的连接方式,重点
摘 要: 为研究大型天然气/煤粉双燃料热水锅炉的运行状况,在济南某热源厂70 MW双燃料热水锅炉上分别燃烧天然气和煤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锅炉在燃烧煤粉或者天然气时均可稳定运行;该锅炉在燃用煤粉时,NOx最终排放质量浓度不超过80.1 mg·m-3,SO2和颗粒物最终排放质量浓度分别不超过为1.95 mg·m-3和1.34 mg·m-3;在燃
摘 要: 火炬系统主要用于及时处理石化炼厂生产装置中排放的多余和不平衡的废气[1-4] ]以及试车、开停车或者事故状态时泄放出的大量气体的特殊燃烧设施,是保证工厂安全生产、减少环境污染的一项重要手段[5-16]。本文通过ipesim 2015+VMGSIM.V9.5.47建立静、动态消减措施分析等综合方法,对某炼厂新建芳烃装置进行详细的泄
摘 要:铂族金属催化剂作为石油化工生产中的主要催化剂,其金属的回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作用。综述了废钯催化剂中钯的二次利用现状和回收工艺,包括湿法工艺、火法工艺、火-湿联合工艺以及超临界工艺,并分析了各工艺的特点。关 键 词:石油化工; 废钯催化剂; 回收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935
摘 要: 基于塑性失效的准则,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缺陷管道进行剩余强度评价。研究双点腐蚀缺陷的角度、深度、长度对管道失效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角度的增加,管道失效压力逐渐增加;随着深度的增加,管道失效应力逐渐降低;腐蚀缺陷长度增加,失效应力降低。关 键 词:油气管道;体积型缺陷;剩余强度;矩形缺陷中
摘 要:目前调剖熟化罐交联剂加药方式较为简单,容易造成局部药剂较快产生成胶化学反应,因此实施过程中需要频繁的清理滤网,从而影响正常注入,也造成药剂的浪费。在现有的调剖设备的基础上,在交联剂的加药点增加增压喷头装置,解决了熟化罐交联剂加入时与罐中原有药剂混合极不均匀的现象,避免局部药剂浓度过高产生的成
摘 要: 运用CFD方法对不同入流含油率、动力黏度以及油滴粒径下的紧凑型油水分离器进行研究,以得到油水分界层高度的变化规律,为工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随着入流含油率的增加,分界层高度逐渐变大,当入流含油率达到20%时,分界层高度趋于稳定。通过改变油相粒径及油相动力黏度发现,随着两者的增加,分界层高度
摘 要:设计出一种新型强化换热元件——弧形槽扭旋元件,并在Re=4 000~10 000范围内对三种弧形槽数量的扭旋元件进行了数值模拟,从平均努塞尔数、温度场分布等方面分析了弧形槽的数量对管道传热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n=3元件弧形槽的数量和分布位置有利于中心流体与管壁附近流体的混合以此强化传热,在三种元件中具有
摘 要: 汽柴油加氢装置从2020年7月15日- 8月1日4:00柴油产品硫质量分数逐渐涨至11.8 mg·kg-1,而且居高不下,装置提高加氢反应深度后硫质量分数仍然居高不下,已经超出馏出口检验指标8 mg·kg-1。通过对原料、反应产物与混氢原料高压换热器内漏、催化剂活性等因素分析,得出柴油产品硫质量分数增高的原因是分馏塔串入的
摘 要:目前,随着我国油气田开发和换热设备的发展,在管道输送和换热设备中结垢的问题日趋严重。油田注水开发会导致管线中含水量上升,增大管道的结垢率,为了解决油田开发的结垢问题,许多学者针对管道结垢做了大量研究。本文从结垢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出发,阐述了管道结垢的原因,,介绍了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进行结
摘 要: 研究了通过对同一个井场不同压裂返排液处理后配置同一种压裂液的可行性,采用室内研究和现场药剂体系优化、工艺设备改进等措施,在长庆油田施工现场,使EM30和稠化水体系的混合压裂返排液处理后成功回配胍胶压裂液,现场施工效果良好,实现了节约水资源和现场废水零排放的目的。关 键 词: 压裂返排液;工艺优化;重
摘 要:油田注聚是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式之一,可以通过注聚最大限度驱替油藏中的剩余油和残余油。油田根据油藏需求采用不同的注聚工艺及工具把聚合物注入到地层里,整个流程聚合物要经过地面泵注系统、油管、注聚工具等。聚合物实际注入地层的黏度对提高驱油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聚合物在流动过程中因压差作用会存在分子链
摘 要: 研究子长油田余家坪区长2注水开发效果并提出相应的开发措施。通过研究区块的含水上升规律、吸水剖面特征、注水见效方向、注入水波及范围等,对整体开发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实际注水量不足,注水波及面积小,受益井数不足。油井见效周期短,见效初期增产幅度较高,见效时间和见效程度受储层物性及裂缝
摘 要: 针对页岩气储层水力压裂过程中压裂液返排困难、回收率低等问题,利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典型页岩岩心进行室内渗吸实验,以分析各类参数对压裂液渗吸过程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黏土矿物含量对页岩储层渗吸有较大影响,黏土矿物含量较多的岩心吸水能力强,渗吸作用也较强;对于孔隙度相差不大的岩心,总有机碳含量较
摘 要: 我国原油重质化趋势明显,如何增加重油大分子的裂化能力成为催化裂化催化剂面临的问题。通过开发一种新型大孔基质材料,经过测定其具有高孔体积、高比表面积等特点,评价结果表明其可以使重油原料分子先预裂化,再进入沸石微孔进行反应,提高渣油转化、同时减少生焦。并进一步将其替代部分催化裂化催化剂基质材料,
摘 要: 形成具有一定渗流能力的支撑裂缝是水力压裂实现高效改造的重要前提,在压裂的不同阶段往往会加入不同粒径的支撑剂,目前对多种支撑剂混合后导流能力变化规律研究尚不系统和深入。因此,通过对20/40、30/50、40/70目陶粒及其不同组合下导流能力开展了实验评价,并通过导流能力保留率这一参数对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摘 要: 在进行沙丁胺醇的合成工艺步骤中,利用丙酮/无水碳酸钾体系,实现高效除盐,、除杂质的目的,并进一步对各步反应的工艺条件及参数进行分析和优化,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工业化生产的实施。关 键 词:沙丁胺醇;除盐; 工业化中图分类号:R91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935(20202022)0×5-00000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