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导向基团协助的C—H键活化反应克服了传统交叉偶联反应中起始原料需要预先官能团化的缺点。在众多导向基团中,由于羧基容易转化,也容易除去,被认为是无痕导向基。羧酸与烯烃反应所得茚酮、苯酞等是生物活性分子、药物分子的基本结构单元,因此这类反应具有重大的合成意义。对近30年不同过渡金属催化苯甲酸衍生物与
摘 要: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利用钢铁企业废弃钢渣碳酸化固定二氧化碳技术是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介绍了中国钢铁行业碳排放现状以及钢渣产生利用的现状,并综述了钢渣直接固碳和间接固碳的研究进展。针对钢渣产生的多元化及大量堆存的问题,提出未来钢渣固碳的研究与发展方向。关 键 词:双碳目标;钢渣;固碳中图分类
摘要:生物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可以将重金属废水中的有害重金属阳离子还原成单质或低毒低价态物质,此法具有高效、低毒无污染等优点,有望为重金属污染废水的生物修复提供一种新途径。介绍了微生物燃料电池,概述了生物阴极上电化学过程与微生物在还原重金属离子过程中所发挥的协同作用,探讨了近期生物阴极微生物燃
摘 要: 通过控制复合物中Bi2S3与K-C3N4的比例,制备了不同负载比的Bi2S3/K-C3N4复合物。采用XRD、TEM、SEM和UV-Vis-DRS等技术对催化剂的晶相、形貌进行表征,并以甲醛为降解对象,评价其可见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可见光照射下,Bi2S3/K-C3N4-0.07复合光催化剂在60 min内对甲醛气体的降解率达到了78%,远高于纯Bi2S3和K
摘要:对固定床在甲烷化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比较了固定床反应器中一维、二维和三维模拟方法差异。一维和二维模拟计算量小,可用于优化甲烷化工艺。三维模拟更接近真实反应器,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误差更小,更有利于反应器的结构优化。关注甲烷化固定床反应器传热研究,探索模拟关键点。描述了甲烷化反
摘 要: 页岩水化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泥页岩的水化膨胀和分散等,是当前钻井液技术领域的研究重点。与油基钻井液相比,水基钻井液因其具有低成本、对环境友好等优点,被油田广泛使用。但当其与泥页岩接触时,泥页岩中的粘土矿物黏土矿物会发生强烈的水化作用,造成井壁失稳等问题。在水基钻井液中加入页岩水化抑制剂,是目前
摘 要: 通过溶剂热法,使双齿酰胺基官能化氮杂环卡宾(NHC)配体与ZnCl2反应,合成了一种全新的酰胺基官能化N-杂环卡宾锌配合物L1-Zn。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SC-XRD)、红外光谱(FTIR)和能谱(EDX)对其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行了表征。锌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测定揭示了其为零维结构。该配合物可催化丙交酯开环聚合反应,在无溶剂
摘 要: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研究了油页岩颗粒的热解特性,该固定床反应器内部中心安装一个内构件用于定向导出气体。实验研究了两反应器内部物料的升温速率、热解温度对热解产物分布、页岩油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内构件反应器内部物料的传热速率作用更为明显,其在热解温度为1000 ℃时升温速率相比无内构件提高了约1.6倍。内
摘 要: 为了提高沸石对于微污染水中氨氮的去除能力,研究不同改性剂对于沸石的改性效果,并选取最佳的改性剂,对沸石进行优化改性,探讨沸石粒径、改性剂浓度以及改性时间对沸石去除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于沸石的改性效果最佳,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改性后的沸石对氨氮的无明显作用
摘 要: 为实现油泥砂的资源化,以氯氧镁水泥(MOC)固化油泥砂用作建筑材料。考察了MOC组成(MgO与MgCl2物质的量比Rn)和油泥砂与MOC质量比(Rm)对固结体的平衡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MOC可有效固化油泥砂,抗压强度随油泥砂含油量增大而降低,随Rn和Rm增大呈先增大后降低趋势,在Rn=2.0~3.0和Rm=1.2~1.6时出现最大
摘 要:TPEE弹性体的制备工艺主要依赖于热塑性聚酯(PET)的预聚物,通过加入交联剂、增强剂等原料,进行预聚物加工和成型。常用的加工方法包括挤出、注塑、吹塑、压缩和转移成型等。其中,挤出成型是一种常用的制备TPEE弹性体的方法,可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和单螺杆挤出机实现成型。制备TPEE弹性体时,需要控制不同的工艺参数
摘 要:本研究主要采用磷酸二氢钠(SDP)部分替代磷酸二氢钾制备磷酸镁水泥,研究磷酸二氢钠对磷酸镁水泥负温环境早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磷酸二氢钠可以缩短磷酸镁水泥凝结时间,当磷酸二氢钠用量质量分数达到75%时,磷酸镁水泥净浆的最终凝结时间为6min 30s。﹣-10℃环境下,当磷酸二氢钠完全替代磷酸二氢钾时
摘 要: 在众多金属防腐方法中,缓蚀剂具有用量少、效果明显、方便经济等优点,备受研究人员的关注,而近年来,植物提取物由于其来源广泛,绿色环保等优势更是研究热点。使用超声提取法从绿茶中提取活性物质作金属酸洗缓蚀剂,采用了失重法探究了其在1mol·L-1HCl溶液中对碳钢片的缓蚀作用,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L9
摘 要:利用二氧化钛制备出壳聚糖-二氧化钛-氧化锌复合膜和二氧化钛塑料固定化膜材料,对其清除自由基作用进行研究,然后以光催化降解污染的氯氰菊酯农药,研究复合材料对氯氰菊酯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在4℃的条件下,TiO2和ZnO混合材料对自由基的清除率为58.72%;用壳聚糖-二氧化钛-氧化锌复合膜处理白菜样品,氯氰菊酯
摘 要:将高模量树脂添加到沥青混合料中,制备高模量树脂改性沥青,通过对试样的车辙试验、小梁弯曲试验、冻融劈裂试验、浸水马歇尔以及疲劳试验的研究,讨论2种不同掺量的高模量树脂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模量剂掺量的增加,当高模量剂的掺量为0.6%时,沥青混合料的车辙性能和抗水损害能力表现出更优越
摘 要: 为了增韧纯环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改善其力学性能,采用VARTM成型工艺制备有机硅改性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电子万能试验机、落锤式冲击试验机和SEM研究了改性后的环氧树脂官能团和化学键以及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冲击性能,并对其断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有机硅质量分数为2%,钛酸
摘 要: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负载型Fe3O4-MnO2/GAC粒子电极,通过三维电极系统处理甲基橙废水,探讨甲基橙和COD降解的反应动力学,并运用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甲基橙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降解甲基橙和COD反应均为一级反应,粒子投加量为50g·L-1,溶液pH为7,溶液温度为45℃时反应速率常数最大,降解甲基橙和COD的反应活化
摘 要: 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焦化废水处理系统存在生化处理后出水总氰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难以稳定达标排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的除氰降氮。目前采用最有效的办法为絮凝沉淀法,但传统的聚合硫酸铁联合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处理方案达不到现场处理需求。针对上述情况研发出AK873,应用到系统后效果显著
摘 要:采用含手性识别剂的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对马尼地平对映体进行手性识别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手性识别剂的选择、识别剂的浓度、待分离组分的浓度、pH等几个方面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分离条件:体系pH为3.0,HP-β-CD浓度为0.4mmol·L-1,马尼地平浓度为0.4mmoL·L-1,以乙腈-0.2%三乙胺溶液(25∶75)为流动
摘 要:利用柔性摩擦辅助电沉积在炮钢表面制备n-Al2O3/Ni-Co复合镀层,研究镀液中Al2O3浓度对Ni-Co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当Al2O3为5 g·/L-1时,镀层平均晶粒尺寸最小(9.6 nm),显微硬度最大(573.28 HV);腐蚀电化学研究表明,此时镀层自腐蚀电位正移至-0.304 V,自腐蚀电流较小(1.313μA·/cm-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