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基·甲基硅油 : 结构式为:聚甲基苯基硅醚。为无色或黄色透明液体,具有高的氧化稳定性、耐热性、耐燃性、抗紫外性、耐辐射性和耐化学性。由一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和氯化苯、甲苯、金属钠进行武尔慈反应后经中和、粗馏、水解制得苯基乙氧基硅烷,再加碱和八甲基环四硅氧烷进行聚合可得本产品。本品用于绝缘、润滑、阻尼、防震、
2-苯基苯酚 : 白色固体。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丙酮、四氯化碳、苯等有机溶剂。溶点57℃,沸点286℃,相对密度d4201.219。其钠盐带4个结晶水,在水中溶解度为110g。为氯苯碱熔制的副产物。或由环己酮进行碱性催化二聚合生成2- (1-环己烯基)环己酮,在气相脱氢生成2-苯基苯酚。2-苯基苯酚对细菌、霉菌、酵母在广泛范围内具有高效
苯酚 : [C6H5OH],俗称石炭酸。其物性见表。苯酚[1]的合成有多种方法,主要采用异丙苯法。此法是将苯与丙烯加成制得的异丙苯进行空气氧化,制成氢过氧化物[2],然后以稀硫酸分解成苯酚和丙酮。每生产1吨苯酚可副产0.62吨丙酮。表 苯酚与甲酚的物性名称结构式熔点℃沸点℃pKa(25℃)苯酚邻甲酚C6H5OH CH3C6H4OH(1,2)433018119110.
1,2-苯并异噻唑啉-3-酮 : 简称BIT,商品名proxel CRL。本品为白色或淡黄色针状结晶,熔点156℃,溶于热水(90℃100克水中溶解1.5克),其钠盐和铵盐易溶于水。分子式:C7H5NOS,分子量:151. 18BIT有多种合成方法,主要的方法之一是以二硫化双苯甲酸与氯化亚砜进行酰氯化,得到二硫化双苯甲酰氯,再经溴化、环化反应得粗品,经重结晶得
苯并三唑合十八烷基胺 : 润滑油油性剂,它具有减摩、抗氧和防锈性能,是一种多效添加剂。用苯并三氮唑与十八胺在80℃左右温度下进行反应而制得。产品呈浅黄色至黄色蜡状体,熔点55~62℃,用于齿轮油、液压油、主轴油等油品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苯并三唑合十八胺基盐有一个突出的优点是:它与含硫极压抗磨剂复合后,可大幅度提高
苯并三唑 : 无色或淡黄色针状结晶。分子量为119.1。m.p.90~95℃,在98~100℃升华。b. p.201~204℃(1.99kPa),易溶于热水、甲醇、异丙醇、丙酮、乙醚等有机溶剂,难溶于冷水,水溶液呈弱酸性,pH值5.5~6.5。对酸、碱、氧化剂、还原剂都稳定。与碱金属离子可以生成稳定的金属盐。由邻苯二胺重氮化、环化制得,是工业上经典的制
苯并三唑类光稳定剂 : 苯并三唑类光稳定剂主要是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 苯并三唑(UV-320)、2- (2′-羟基-5′-甲基苯基) 苯并三唑(UV-P)、2- (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 -5-氯代苯并三唑 (UV-326)、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UV-327)、2-(2′-羟基-4′-正辛氧基苯基)苯并三唑(U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 :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是以有杀菌活性的苯并咪唑环为母体的一类化合物,几乎所有这类化合物均显示内吸杀菌活性,其中有代表性的化合物有多菌灵(carbendazin,1973)[1]、苯菌灵(benomyl,1968)[2]、青菌灵(cypendazole,1972)[3]、甲基硫菌灵(thiophanate-methyl,1966)[4]、硫菌灵(thiophanate,1969)[5]、噻菌灵(th
苯胺-甲醛树脂 : 又名苯胺树脂、属氨基树脂的一种,呈黄色至红棕色的高粘度半透明液体或固体。密度1.22~1.25g/cm3,马丁耐热90℃,抗冲击强度15~20kJ/m2,表面电阻率1013~1014Ω,体积电阻率1013~1014Ω·cm,介电强度15~30kV/m ·m,介电常数(106Hz) 3~4。稍有热塑性、抗紫外线、耐水、耐油、耐碱、高频电绝缘性大。通常由
苯胺 : [C6H5NH2],俗称阿尼林油,无色油状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有毒。分子量93.13,相对密度 1.02173 (20℃),熔点-6.3℃,沸点184.4℃,闪点79℃,于空气或日光下易变成黄色直至棕色。稍溶于水(20℃时3.4g/100mL),与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可互溶,也溶于溶剂汽油。有碱性,能与盐酸化合成盐酸盐,与硫酸化合成硫酸盐,能
苯乙醇 : 一种香料化合物。学名β-苯乙醇。分子式C8H10O、分子量122.16。为无色粘稠液体。具有清淡的玫瑰香气。沸点217~218℃,相对密度d25251.017~1.020,折射率nD201.5310 ~1.5340。微溶于水,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中。在玫瑰油及橙花、依兰、水仙、风信子、百合、黄兰、茶叶等很多天然植物中均有存在。其制法是以苯乙烯为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 : 在α-碳位上带有取代基的羧酸类除草剂。其中取代基开始为苯氧基,后来开发的有苯氧基及杂环氧基苯氧基; 脂肪酸开始为乙酸,后来开发的有丙酸、丁酸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有机合成除草剂发展史上最早开发并起重要作用的是2,4-滴(2,4-D,2,4-二氯苯氧乙酸)[1]。1942年美国P. W. Zimmerman等发现2,4-滴有植
苯羧酸类 : 苯的一元羧酸,称为苯甲酸,它以酸或酯的形态广泛存在于植物界。苯的邻、间、对位二羧酸,分别称为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及对苯二甲酸、作为聚酯等缩聚物的成分,在工业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此外,还有三元羧酸、四元羧酸等多元羧酸。各游离酸及其甲酯的熔点示于下表。表 各游离酸及其甲酯的熔点名 称酸的熔点℃全是甲
苯甲酸 : 又名安息香酸(benzene carboxylic acid;phenylformic acid)。分子式C7H6O2,分子量122.2。纯品为白色针状或鳞片状结晶,熔点122.13℃(~100℃升华),沸点249℃,相对密度1.2659 (15℃/4℃)。溶于醇、醚、氯仿、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能随水蒸汽同时挥发。工业上生产苯甲酸主要有甲苯液相空气氧化法,以环烷酸钴
苯甲醛 : 是应用最早的香料化合物之一。1832年由w⍥hler在苦杏仁中发现,1876年lippmarn合成成功。分子式C7H6O,分子量106.12。为无色至淡黄色液体,具有苦杏仁坚果香气。沸点178~180℃,相对密度d25251.040~1.046,折射率nD201.544~1.546。微溶于水,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中。在苦杏仁、桃仁、肉桂油、鸢尾油、黄樟油、风
N-苯基-N′-仲辛基对苯二胺 : 又名防老剂688。由4-氨基二苯胺与2-辛酮在190~200℃缩合后再以甲酸还原制得。其结构式为:为暗棕褐色粘稠液体,分子量296.48,相对密度1.003,熔点10℃,沸点430~438℃,闪点185℃。溶于苯、甲醇、戊烷,不溶于水。具有优良的抗臭氧和抗屈挠龟裂性,对热、氧引起的老化也有较好的防护性能。主要用作
苯基纤维素 : 结构式为[C6H7O2(OCH2C5H5)x(OH)3-x]n采用氯化苄为醚化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的均相法生产,粗品经沉析、精制、干燥等后处理得本产品。为白色固体,相对密度1.2,软化点90~115℃,具有高电绝缘性能。主要用于电气绝缘(如制成清漆或薄膜),制备电线包皮,以及用于涂料工业中。国内主要生产厂有天津油漆厂。
N-苯基-α-萘胺 : 又名防老剂甲、防老剂A、尼奥宗A。其结构式为:由α-萘胺与苯胺在酸性催化剂下缩合而得。为黄褐色或紫色结晶块状物或粒状物。分子量219.29。相对密度1.16~1.22。熔点大于52℃。闪点188℃。沸点335℃(34397Pa)。易溶于丙酮、乙醇、四氯化碳、氯仿、醋酸乙酯和苯中,微溶于汽油,不溶于水。易燃,有中等毒性,对
N-苯基-β-萘胺 : 又名防老剂丁、防老剂D、尼奥宗D、防老剂PBNA。其结构式为:由2-萘酚与苯胺缩合而得。为浅黄色至浅棕色粉末。分子量219。相对密度1.18~1.20。熔点大于104℃。沸点395.5℃。闪点149℃。易溶于丙酮、二硫化碳、氯仿、乙酸乙酯、苯等溶剂,微溶于汽油,不溶于水。易燃,有中等毒性。主要用作天然橡胶、合成橡胶
N-苯基-β-萘胺和丙酮的低温反应产物 : 又名抗氧剂APN。其结构式为:由苯基-β-萘胺和丙酮在催化剂作用下加压缩合制得。为黄褐色颗粒状粉末,相对密度1.16,熔点高于120℃。溶于苯、丙酮和二氯乙烷,不溶于水和汽油。适用于天然橡胶,氯丁橡胶、丁苯橡胶等合成橡胶及胶乳,为橡胶用污染性抗氧剂。除对氧、热等老化有较好的防护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