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叶醇

浏览: 0

导读:香叶醇 : 又称2-反-3,7-二甲基-2,6-辛二烯-1-醇、牻牛儿醇。与橙花醇[2]互为顺反异构体。香叶醇在自然界以游离状态存在,多与橙花醇共存。存在于160多种植物精油中,其中含量较多者有:印度玫瑰香草油(含95%)、香叶油(40%~50%)、天竺葵油(40%~50%)、香茅油(30%~40%)、玫瑰油(10%~15%)、柠檬草油、薰衣草油、桉叶油、依兰依

    香叶醇 :


又称2-反-3,7-二 甲基-2,6-辛二烯-1-醇、 牻牛儿醇。与橙花醇[2]互为 顺反异构体。香叶醇在自然 界以游离状态存在,多与橙花 醇共存。存在于160多种植物 精油中,其中含量较多者有: 印度玫瑰香草油(含95%)、香叶油(40%~ 50%)、天竺葵油(40%~50%)、香茅油(30%~ 40%)、玫瑰油(10%~15%)、柠 檬草油、薰衣草油、桉叶油、依兰 依兰油、橙花油、橙叶油、晚香 玉、金合欢、芫荽子油等。无色至 淡黄色油状液体。有玫瑰样香 气。有甜味。相对分子质量 154.25。相对密度0.8894。熔点 -15℃。沸点230℃、129℃ (3.33×103Pa)、122℃(2.53×103Pa)、121℃ (2.40×103Pa)、114~115℃(1.60× 103Pa)、 110.5~110℃(1.33×103Pa)、93℃(0.40× 103Pa)。折射率1.4766。比旋光度-2°~ +2°。最大吸收波长190~195nm。闪点76℃。 不溶于水和甘油,溶于乙醇、乙醚、丙二醇、矿物 油和动植物油。本品具有萜烯醇的特性,可与羧 酸生成酯,氢化时6位的烯键被氢化,而生成单 烯醇(香茅醇)。


氧化时,可生成醛(柠檬醛):

与氢碘酸作用可转变为橙花醇。大鼠经口LD50 3000mg/kg。
用途: 香料,配制花香型香精用于化妆品; 配制果香型香精用于食品,我国GB2760—1996 规定为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用于饮料、糖果、 焙烤食品等,ADI值0~5mg/kg;香料原料;紫罗 兰酮及维生素A的原料。
制法:①从天然植物精油中单离,植物精 油可用玫瑰香草油、天竺葵油、香茅油和香叶油 等。分离方法很多,有氯化钙法、邻苯二甲酸酯 法、硼酸法、氢氧化钠法等。香茅油中除香叶醇 外,尚有香茅醇和香茅醛。氯化钙法是将香茅油 减压精馏,除去香茅醇馏分,加入等量无水氯化 钙除去倍半萜,混合后,生成香叶醇加合物,然 后静置,分离,沉淀经水解,生成香叶醇及氯化 钙,再精馏,得到较纯的[1]。氢氧化钠法是用氢 氧化钠处理精油,使其中的香茅醛生成聚合物 而被除去,然后精馏,可制得[1]。硼酸法是先将 香茅油蒸馏,除去水分及香茅醛,再用硼酸处 理,生成硼酸香叶酯,在100℃下与水共热,分 解,生成[1]及硼酸,取出油相[1],精馏精制。
②利用天然原料的半合成法。β-蒎烯进 行热分解,生成月桂烯,月桂烯在氯化铜作用 下,于-10℃下与HCl反应,生成氯化物,再与 乙酸钠反应,脱氯生成乙酸酯,再水解,可得粗 制[1],再精馏精制。


③以异戊二烯或丙酮为原料,与氯化氢反 应,生成氯化异戊烯,再在氯化锡的催化作用 下,在二氯乙烷中与异戊二烯调聚,生成月桂基 氯,再按②法制取[1]。


④ 以柠檬醛为原料,以钠汞齐为催化剂, 在醋酸的乙醇溶液中,经还原,可制得[1]。


⑤以芳樟醇为原料,以硼酸或硼酸盐为催 化剂,在水中加热使烯丙基重排,可制得[1]。


⑥以柠檬醛为原料,以硼氢化钠为催化 剂,在甲醇(或苯和水)中进行还原反应,可制得 [1]。此法也可用于橙花醇的制备。

免费获取咨询

今日已有1243人获取咨询

免费咨询

热门服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