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湿
导读:润湿 : 润湿是指在固体表面上一种液体取代另一种与之不相混溶的流体的过程。润湿作用必然涉及到三相,其中两相是流体。常见的润湿现象是固体表面上的气体被液体取代的过程。有时将润湿剂也称作润湿渗透剂 (Wetting and penetrating agent)。润湿过程分为三类:沾湿(adhesion)、浸湿(immersion)和铺展(spreading)。沾湿是指液
润湿 : 润湿是指在固体表面上
一种液体取代另一种与之不相混溶的流体的
过程。润湿作用必然涉及到三相,其中两相是
流体。常见的润湿现象是固体表面上的气体
被液体取代的过程。有时将润湿剂也称作润
湿渗透剂 (Wetting and penetrating agent)。
润湿过程分为三类:沾湿(adhesion)、浸
湿(immersion)和铺展(spreading)。沾湿是
指液体与固体从不接触到接触,改变液气界
面和固气界面的过程。典型的沾湿过程如雨
滴沾在衣服上。浸湿是指固体浸入液体的过
程,如衣服泡在水中被浸湿。铺展的典型例子
是固体表面的涂布和喷洒。
下图是润湿图示。接触角θ可做为润湿
的直观尺度,接触角小时表示易被润湿。
图 接触角
比如在生产银盐感光底板时,需要降低感光乳剂在支持体上接触角,使乳剂在片基 上很好的铺展开来。此时用到的作为润湿剂 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皂角苷、丁二酸二辛 酯-α-磺酸钠

在橡胶等工业中用做润湿剂的有烷基硫酸钠、二辛基磺化琥珀酸钠 (又名润湿剂 OT)、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也称ON-10,OII- 10,OP-10)、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 月桂酸酯(又名吐温20)、失水山梨醇单月桂 酯 (又名斯潘20)、失水山梨醇单棕榈酸酯 (又名斯潘40)、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 (又 名斯潘6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又名斯潘 80)、乳酸乙酯、月桂酸二乙醇胺、烷基聚氧 乙烯醚 (又名润湿剂JFC) 等。
在金属酸洗和羊毛炭化等过程中的强酸 性溶液中,大多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会失去 活性,所以应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做为润 湿剂。
液体润湿固体的能力取决其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越低润湿能力越强。所以γcmc和 cmc低的表面活性剂润湿效率高。由于固体 表面常常带负电,所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会 在固液界面形成疏水基向外的吸附层,而不 适于做润湿剂。
表面活性剂通过吸附作用可以改变固体 表面的组成和结构。非极性的固体可以通过 吸附表面活性剂形成亲水基向外的吸附层而 改善其润湿性能。不过这种吸附作用大都是 靠wan der waals力起作用的物理吸附,不太 牢固。如果将聚乙烯、聚四氟乙烯、石蜡等低 表面能固体浸在氢氧化铁或氢氧化锡溶胶中 时,水合金属氧化物在低能表面上能发生相 当牢固的粘附。干燥后可使表面润湿性发生 永久性改变,使表面具有了永久的亲水性。例 如,最不容易润湿的聚四氟乙烯固体在三价 铁浓度为0.37mmol/L的铁溶胶中浸泡 16min,干燥后即是如此。
测定润湿程度的最简单方法是将布片置 于润湿剂溶液的表面,测定布片在溶液中从 漂浮到沉没所需要的时间; 或者在同一水溶 液中强制地将一轴棉线或羊毯等沉没下去, 测定水渗透到中间所需要的时间; 或是将布 条的一端浸在水溶液中,测水上升一定距离 所需要的时间。润湿的科学判据是润湿方程, 将接触角的大小作为润湿标准。测定接触角 方法分为角度测量法、长度测量法、力测量 法和透过测量法四大类。前三种适用于连续 的平固体表面,后一种方法可用于粉末固体 表面的接触角测定。
润湿方程写作γsg—γsL=γLgcosθ,最早 由T、Young 1805年提出,也称为杨式方程。 它是润湿的基本公式,说明了三相交界处三 个界面张力平衡的结果。式中γsg与γsL分别 表固-气与固-液间的界面张力。θ为接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