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

浏览: 0

导读:苯酚 : 又称石炭酸、羟基苯。1834年Runge从煤焦油中发现了苯酚,1841年Laurent首次制得结晶苯酚。苯酚为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产物。酚以游离的形式或以衍生物的形式(更多是以衍生物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无色或白色结晶。有特殊气味。有毒。有腐蚀性。在空气中变为粉红色。相对分子质量94.11。相对密度1.0576。熔

    苯酚 :


又称石炭酸、羟基苯。 1834年Runge从煤焦油中发现了苯 酚,1841年Laurent首次制得结晶 苯酚。苯酚为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 被羟基取代的产物。酚以游离的形 式或以衍生物的形式(更多是以衍 生物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无色或 白色结晶。有特殊气味。有毒。有腐蚀性。在空气 中变为粉红色。相对分子质量94.11。相对密度 1.0576。熔点43℃。沸点181.7℃、120.7℃(13.3× 104Pa)、90.2℃(3.33×103Pa)、70.9℃(1.33× 103Pa)、33.6℃(1.33×102Pa)。凝固点40.85℃。 闪点85℃。折射率1.5418(41℃)。蒸气压 70.7Pa(25℃)。溶于水,与乙醇、乙醚、乙酸、氯 仿、丙酮、苯和二硫化碳互溶。与水组成共沸混 合物,此时本品含量为9.2%,共沸点99.6℃。酚 的反应性主要是羟基和芳环的反应。羟基的 氢容易离解为氢离子,故表现为酸性,与氢氧 化钠反应,生成酚钠;但苯酚的酸性低于羧酸 和碳酸,故酚钠在碳酸水溶液中又游离出苯 酚;苯酚很容易被氧化,生成苯醌(粉红色),进 一步氧化,生成棕色聚合物;与金属锌作用,可 被还原为苯;在镍催化剂作用下,加氢可还原 为环己醇;羟基也可生成醚或酯;苯酚芳环上 的反应,主要表现为亲电取代反应,如卤化、硝 化、磺化、烷基化、酰基化、羧化以及与重氮盐 的偶联反应,这些亲电反应主要发生羟基的 邻、对位上;芳环对酮、醛的羰基有较高的反应 能力,例如与丙酮反应,生成双酚A;在酸、碱的 催化作用下,苯酚与甲醛可生成酚醛聚合物。 对皮肤、粘膜有很强的腐蚀性,即使稀溶液,也 能引起皮炎,吸入浓度为5×10-6的蒸气,可刺 激呼吸道,吸入浓度为(30~50)×10-6的蒸气 时,可引起肺、心脏、肝脏、肾脏等障碍,吸入蒸 气可引起头痛、呕吐、耳鸣、虚脱、痉挛、昏迷、 绿尿等症状,若经口食15g,可导致死亡。大鼠 经口LD50530mg/kg。工作场所最高允许浓度 5×10-6
用途: 用途十分广泛,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生产酚醛树脂、环己醇、双酚A、双酚F、双酚S、 邻甲酚、2,6-二甲酚、氯苯酚、硝基苯酚、水杨 醛、二苯醚、酚钠等;用作杀菌剂;苯酚的磷酸酯 可用作增塑剂;也是染料、医药、香料、农药、表 面活性、涂料等的原料;是我国GB2760—1996 规定暂时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
制法:①气相法。以苯和丙烯为原料,以磷 酸为催化剂,以浮石为载体,在250℃及 2.41MPa下进行反应,反应时苯过量,主要是抑 制二异丙苯的生成。制得异丙苯后,再使异丙苯 在90~120℃及0.4~0.6MPa下,用空气氧化, 生成过氧化氢异丙苯,再在5%~25%的硫酸作 用下,过氧化氢异丙苯分解,可制得[1]。上法在 制备异丙苯时,也可采用无水三氯化铝为催化 剂进行液相反应。


②碱熔法。以苯为原料,与浓硫酸反应,生 成苯磺酸,进一步与亚硫酸钠作用,生成苯磺酸 钠,再在300℃下,苯磺酸钠与氢氧化钠进行碱 熔,生成苯酚钠,将熔融的苯酚钠注入沸腾的水 中,并通入二氧化硫,使苯酚析出,进一步用碳 酸钠中和,脱水、减压蒸馏,最后可制得[1]。
③格氏试剂-硼酸酯法。苯格氏试剂与三 甲基硼酸(硼酸三甲酯)在80℃下反应,生成二 甲氧基苯基硼,在酸性溶液中水解,进一步用过 氧化氢氧化,最后用酸酸化,可制得[1]。


④Raschig-Hooker法。以苯为原料,以 三氧化二铝为载体,以铜为催化剂,在270℃下, 用空气和氯化氢使苯氯化,生成氯苯,氯苯在 450~500℃下,在铜-磷酸钙催化作用下水解, 可制得[1]。
⑤甲苯氧化法。以苯为原料,以溴化钴为 催化剂,在140~200℃及0.69~2.76MPa下,用 空气氧化,生成苯甲酸。再在氯化铜作用下,用 空气和蒸汽使苯甲酸进一步氧化,生成[1]。

免费获取咨询

今日已有1243人获取咨询

免费咨询

热门服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