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化学
导读:立体化学 : 研究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或原子团的空间排列以及空间关系对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影响的学科。1848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L.Pasteur)从外消旋酒石酸钠铵盐拆分出右旋体和左旋体,他认为分子的光学活性与分子的不对称空间结构有关。1874年荷兰化学家*范特荷甫与法国化学家*勒贝尔提出*范特荷甫-勒贝尔理论(即碳原子的
立体化学 : 研究化
合物分子中各原子或原子团的空间排列以
及空间关系对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影
响的学科。1848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L.Pasteur)从外消旋酒石酸钠铵盐拆分出右
旋体和左旋体,他认为分子的光学活性与
分子的不对称空间结构有关。1874年荷
兰化学家*范特荷甫与法国化学家*勒贝尔
提出*范特荷甫-勒贝尔理论(即碳原子的
四面体结构理论),该理论奠定了立体化
学的基础,并能解释许多由于原子的空间
排列不同而引起的立体异构现象,不仅是
碳,其他元素如氮、硅、磷等也可发生类似
的立体异构现象。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如
下图。1890年,瑞士化学家*维尔纳提出络
合物的立体化学理论,建立“配位数”的概
念,发展了无机立体化学。如钴络合物的
八面体结构如图,图中L为配位体。1950
年,挪威化学家*哈塞尔和英国化学家巴
顿 (D.H.R.Barton)等人研究了分子中
非键合原子的相互影响,提出构象异构
的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立体化学日趋
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并和化学的其他学
科紧密相联。研究立体化学,对研究物质
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反应速度、反应历程、
反应的择向性以及选择合理的反应路线等
具有重要的意义。
钴络合物的 八面体结构
甲烷的正 四面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