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化酚醛树脂(SMP)降滤失剂
浏览: 0
导读:磺化酚醛树脂(SMP)降滤失剂 : 152.1 简介该产品是一种阴离子水溶性聚电解质,为耐温、抗盐的钻井液降滤失剂,与磺化褐煤(SMC)、磺化单宁(SMT)和磺化沥青(SAS)等共同使用,可以配制“三磺泥浆”体系,是理想的高温深井降滤失剂。磺化酚醛树脂产品有液体和粉状两种型号,粉状产品为棕红色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本品也可用
磺化酚醛树脂(SMP)降滤失剂 : 152.1 简介
该产品是一种阴离子水溶性聚电解质,为耐温、抗盐的钻井液降
滤失剂,与磺化褐煤(SMC)、磺化单宁(SMT)和磺化沥青(SAS)等共同
使用,可以配制“三磺泥浆”体系,是理想的高温深井降滤失剂。磺化
酚醛树脂产品有液体和粉状两种型号,粉状产品为棕红色粉末,易溶
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本品也可用作油井水泥降滤失剂。
结构式为:
152.2 制造方法
(1)配方
原料 用量/kg
苯酚(≥98%) 200
甲醛(37%±1%) 325~350
焦亚硫酸钠(含SO2≥65%) 60
无水亚硫酸钠(≥98%) 75~100
水 40
反应过程中补加水 600
(2)生产工艺
1)首先将苯酚在70℃下融化,备用。
2)将配方量的甲醛、水加入反应釜,然后加入融化的苯酚,搅拌均 匀后,慢慢加入焦亚硫酸钠,待焦亚硫酸钠溶解完后,过15 min再慢慢 加入无水亚硫酸钠,待亚硫酸钠加完后,搅拌反应30 min(反应温度控 制在60℃左右)。
磺化酚醛树脂生产工艺流程
1—反应釜;2—储罐;3—喷雾干燥器;4—旋风分离器;5—冷凝器
3)待反应时间达到后,逐步升温至97℃,在97~107℃下反应一定 时间(一般为2~4 h,生产中以实际情况而定)。
4)反应过程中须时刻注意体系的黏度变化(用黏度计测定),当反 应产物黏度增加至一定程度时,开始将水分6~8批分别加入反应釜 中(即反应过程中补加水),每次加入水后(每次所加水量均为反应过 程中所需补加水量的1/8,须等到反应混合液的黏度再明显增加时再 加下一次水……如此反复操作,直至反应过程中所需补加水加完为 止,再反应0.5~1 h,降温出料,即得到含量35%左右的液体产品(在 补加水的过程中,要一直观察反应现象,加水要及时,否则易出现凝胶 现象)。
5)液体产品经喷雾干燥,即得到粉状产品。
注意事项:
A.产品生产的关键是判断黏稠程度,并通过补加水来调节反应 程度,因此黏度是生产的关键。若加水过早,则反应产物的黏度低(相 对分子质量小);若加水过晚,则会出现凝胶现象。尤其是第一次加水 更重要。
B.反应程度是通过反应过程中操作人员的观察来确定的,所以 生产过程中要细心观察,时刻注意反应现象。
C.甲醛、无水亚硫酸钠的含量给出范围值,是由于原料含量有差 异,采用不同产地的原料时,应适当调整原料配比(要根据试验结果来 定)。
D.加料顺序不能改变,且在加入焦亚硫酸钠和无水亚硫酸钠时, 应慢慢加入,以免原料沉入釜底。苯酚在室温下为固体,在加料前应 在50℃以上的温度下使其融化。
E.补加水的量可以根据所希望最终产品的固体含量来适当增 减。为保证生产和使用方便,通常产品的固体含量宜控制在30%~ 35%,浓度过高会使产品流动性变差。
F.反应过程中若遇到停电,应注意快速降温,可向釜中加入适量 的冷水,并尽可能进行搅拌(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应断掉电源,以防突然 来电)。最好的方法是配备备用柴油发电机,随时转换开关。
152.3 质量指标
本品执行行业标准SY/T5094—95,其主要指标如下:
项目 | 指标 | |
液体 | 粉剂 | |
外观 | 棕红色液体 | 棕红粉末 |
干基含量/% | 液体≥42 | 固体≥90 |
浊点盐度(Cl-)/(g/L) | ≥110 | ≥100 |
水不溶物/% | - | ≤10 |
水分/% | - | 固体≤7 |
钻井液表现黏度/(Pa·s) | ≤25 | ≤25 |
高温高压滤失量/mL | ≤25 | ≤25 |
152.4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苯酚、甲醛均有腐蚀性,应避免溅至皮肤上。在操作中注意安全 防护,车间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同时还要注意防火。
粉状产品可以直接通过混合漏斗加入钻井液中,但加入速度要缓 慢,以防止形成胶团,最好先配成5%~10%的胶液,然后再慢慢加入 钻井液中。
粉状产品易吸潮,应采用内衬塑料袋的防潮牛皮纸袋包装,宜储 存在阴凉、通风、干燥处,防止受潮、雨淋。液体产品储存在阴凉、通 风、干燥处,防止日晒,储存期不能超过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