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黏合剂
导读:无机黏合剂 : 115.1 简介无机黏合剂及无机粘接技术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和专业人员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探索、研究、发展起来的一类黏合剂和粘接工艺。由于它具备粘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掌握,粘接强度好,成本低廉,耐水、耐油、耐高温,不易老化等优点,近年来在工农业生产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解决了许多关键问题,对国民经济
无机黏合剂 : 115.1 简介
无机黏合剂及无机粘接技术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和专业人员根据
我国实际情况,探索、研究、发展起来的一类黏合剂和粘接工艺。由于
它具备粘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掌握,粘接强度好,成本低廉,耐
水、耐油、耐高温,不易老化等优点,近年来在工农业生产中得到了日
益广泛的应用,解决了许多关键问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显著
的贡献。
无机黏合剂是指以无机化合物为主体或其主要性能为无机化合
物所决定的黏合剂。它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制作、成本低、原料易得,
能粘接陶瓷、金属、木材、塑料、纸张、水泥、玻璃等多种材料,并具备耐
高温、不易老化等优点。随着配方的不同,它可耐700~2900℃的高
温,低温可耐-180℃乃至更低,这一特性使其在现代化工、冶金、航空
等方面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近几年来,西方国家由于石油危机的影响,其有机黏合剂的增长
速度略有下降,而对无机黏合剂已经开始重视,美国、日本、德国不断
有新的有关无机黏合剂的研究成果。如日本研制出可耐1000~
1300℃高温、以氧化硅和氧化铝为主要成分的阿侬陶瓷黏合剂,德国
研制出碱金属硅酸盐涂料。
我国的无机黏合剂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的。1962
年,哈尔滨首先将无机黏合剂用于陶瓷刀具的粘接。西安某航空机械
厂将硅酸盐型无机黏合剂应用在飞机发动机部件的粘接,耐温可达
1200℃。
目前我国北京广外砂纸厂、哈尔滨化工试剂厂、南京红五月化工
厂、上海勤工化工厂、襄樊化学试剂厂等均生产无机黏合剂。
115.2 分类、性能和配方
无机黏合剂的种类很多,从组成上来看,有磷酸盐类、硝酸盐类、
硅酸盐类、氧化物类,低熔点玻璃、硫磺、无机高分子类,等等;也有无
机物和有机物的混合体,例如水溶性硅酸盐和丁腈橡胶混合乳剂,由
丙烯酸和硅酸盐及非金属氧化物组成的耐高温黏合剂等。由于篇幅
所限,本文仅挑选几种常用的品种和配方加以论述。
人们通常将无机黏合剂分为磷酸盐组和硅酸盐组两大类。
(1)磷酸盐组黏合剂
1)氧化铜-磷酸无机黏合剂。它是由特制氧化铜粉和浓缩磷酸
(密度1.9 g/cm3,一般将试剂级磷酸加热至220℃)按4:1(质量)组成。
A.性能:钢-钢套接抗剪切应力为80~100 MPa,铸铁58.2 MPa,
铜73.2 MPa、铝62.0 MPa。平接抗剪切应力为10.0~16.0 MPa。耐
水、耐油,不耐酸碱。耐高温达700℃,耐低温-180℃。粘接速度较
快,一般室温下15 min内即自行固化。但脆性大,可采用套接或槽接
方式补偿。注意,套接和槽接单面间隙在0.15 mm为最好,粘接面最好
毛糙些,粘接金属以喷砂面最牢固。粘接陶瓷和硬质材料可以采用平
接。因该黏合剂外观为黑色,故粘接白色及透明的物质会有损美观。
粘固粉主要由氧化铜组成,也可添加氧化铁、氧化锌、氧化铝等粉
末,以增加强度。调和液由密度为1.9 g/cm3的浓缩磷酸组成,一般加
入5%的氢氧化铝。为了提高其粘接性能,亦可加入1%~5%的铝酸
钠、钨酸钠、亚硝酸钠、EDTA二钠等。
调胶时先将被粘材料用丙酮清洗干净。取一块10 cm×10 cm的
方铜片,称取4~4.5 g氧化铜粉倒在铜片上,使成凹面状,于氧化铜粉
上注入1 mL浓缩磷酸,用竹片调成稀糊状,以可拉成20 mm长丝为佳。
立即将胶涂于被粘材料的两个接触面,略施压力,室温固化24 h或加
温固化(80℃)3~6 h,即可达到一定的强度。
B.应用范围:从材料上来分,可粘接钢铁、铜、铝、陶瓷、硬质聚质
乙烯塑料、玻璃、木材等。
刀具粘接可以代替铜焊,但应室温固化以减小应力。粘接刀具可
延长刀头寿命,保持刀头硬度,提高切削质量。黏合剂可用碱水煮掉。
刀具粘接的结构形式一般有U型槽式、夹持式和综合式三种。
2)磷酸铝黏合剂。将试剂级磷酸铝与硅酸铝按2:1(质量)混合均
匀,加热至120~160℃,保温30 min,冷却后研磨至320目即为粘固粉。
采用试剂二级或三级的磷酸(密度为1.72 g/cm3)加1倍水作为调和液
(加水量可根据要求适当增减)。此黏合剂可室温固化,不溶于水,耐
温达1200℃以上。
第二种制作配方:
原料 用量/g
氢氧化铝(200目) 1.85
磷酸(85%) 31.6
三氧化铬 0.1
氧化铅 0.1
氧化硅(320目或200目) 3.2
二氧化钛 0.4
水 少量
将200目的氢氧化铝与85%的磷酸按1.85:31.6(质量)混合,于
80~100℃下搅拌,生成磷酸铝。调胶时先在磷酸铝中加入三氧化铬,
加少量水,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添加其余组分,搅匀,加少量水
调至适当黏度即可。
磷酸盐组无机黏合剂的配方很多,大多是磷酸和各种氧化物的凝
胶。现将磷酸与各种氧化物反应情况列表如下,以供参考。
磷酸与氧化物反应情况表
氧化物 |
凝固时间
/min |
与0.5 mL磷酸
反应升高的温 度/℃ |
折断系数
/MPa | 产物 |
BeO | 2 | 15 | 5.25 |
Be(H2PO4)2、
BeHPO4 |
Be(OH)2 | 2 | 18 | 3.99 |
Be(H2PO4)2、
BeHPO4 |
MgO | 不凝 | 30 | 25 |
MgHPO4、
Mg(H2PO4)2 |
MgO在1280℃
下煅烧 | 2 | 25 | 2.5 | - |
CaO | 2 | 24 | 3.64 |
Ca(H2PO4)2·
xH2O |
CaO(在1100℃
下煅烧) | 不凝 | - | - | - |
BaO(在1400℃
下煅烧) | 不凝 | - | - |
Ba(H2PO4)2·
xH2O |
CuO | 180 | 6 | 3.93 | CuHPO4·H2O |
CdO | 30 | 15 | 4.97 | Cd(H2PO)2 |
ZnO(在1100℃
下煅烧) | 3 | 27 | 5.95 | ZnHPO4·3H2O |
SnO | 180 | 3 | 70 | SnHPO4 |
SnO2 | 不反应 | 0 | - | - |
NiO | 不反应 | - | - | - |
HgO | 不固化 | 23 | - | Hg3(PO4)2 |
PbO | 不固化 | 7 | - | Pb3(PO4)2 |
Pb3O4 | 60 | 38 | - | Pb(H2PO4)3 |
Al2O3 | 不反应 | 0 | - | - |
续表
氧化物 |
凝固时间
/min |
与0.5 mL磷酸
反应升高的温 度/℃ |
折断系数
/MPa | 产物 |
Al2O3·xH2O | 1440 | 1 | 84 | Al(H2PO4)3 |
Fe2O3 | 4320 | 2 | - |
FeH3(PO4)3·
1/2H2O、 Fe(H2PO4)3 |
Fe3O4 | 1 | 36 | 21 | - |
Y2O3 | 2 | 30 | - | Y2(HPO4)3 |
SiO3 | 不反应 | 0 | - | - |
H2SiO3 | 不反应 | 0 | - | - |
TiO2 | 不反应 | 0 | - | - |
Ti(OH)4 | 72 | 14 | 14 | TiOHPO4 |
ZrO2 | 不反应 | 0 | - | - |
Zr(OH)4 | 1080 | 5 | 17.5 | Zr(HPO4)2 |
V2O5 | 10 | 30 | 11.9 |
VO2H2PO4
·4H2O |
小结:
A.酸性氧化物或不活泼氧化物与磷酸不起反应。
B.强碱性氧化物与磷酸起剧烈反应,形成多孔易碎物质。
C.磷酸与弱碱性氧化物或两性氧化物反应,但并不都能制作黏 合剂。
D.可以采用煅烧氧化物或两性氧化物与磷酸反应,但也不都能制 作黏合剂。碱性最小的BeO能直接与磷酸反应生成黏合剂;MgO必须 经过煅烧;而CaO除须煅烧外,部分还需用磷酸中和。碱性最大的SrO 和BaO,即使用部分磷酸中和,反应依然剧烈。
E.氧化物的碱性越大,黏合剂的粘接强度越小。
F.Fe3+、Ag+、Mg2+、Be2+、Al3+增加粘接力,Ca2+、Th3+、Ba2+降低 粘接力。
3)氧化铜-磷酸组无机粘接剂的改性。
A.填料:在粘接铸铁时适当加入铸铁粉,既可协调外观,亦能提高 粘接强度;适当加入一些ZnO粉、Fe2O3粉、BeO粉、MgO粉,均可提高 粘接强度。粘接陶瓷部件时,可适当加入一些陶瓷粉。
B.延长固化时间的办法:一般市售的氧化铜-磷酸无机黏合剂, 固化时间仅10min,对大面积粘接十分不利。如果将调和液磷酸配制 成乳化磷酸,则可将固化时间延长至0.5~1h。有的资料报道,在磷酸 中加入氟硅酸盐也能延长固化时间。
C.乳化磷酸的配制:称0.2 g试剂级硼砂和0.3 g亚硝酸钠放入 烧杯内,加蒸馏水少许,搅拌,加热溶解,然后加入磷酸100g,此时溶液 呈天蓝色。等溶液沸腾后降温,稍冷再升温至220℃,缓慢降温0.5h, 再升温至250℃,再降温至50℃,搅拌冷却至室温。该溶液呈白色乳 状体。
D.粘固粉氧化铜的生产:黏合剂中的氧化铜粉须特别精制,并经 过高温处理和过筛(200目),要求有一定的虚密度方可使用。一般生 产方法有3种。
a.铜粉直接烧成法:

此法要求必须反复灼烧铜粉,否则若烧不透会导致氧化铜粉发 红,造成黏合剂固化时间极短,降低粘接强度。直接烧成法工艺极简 单,成本很低。氧化铜中若加入少量Fe2O3、ZnO则效果更佳。
b.硫酸铜法:
此法SO2-4、Cl-须除净。这是目前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方法。
c.硝酸铜法:

用此法生产的CuO质量最好,但在生产中生成的NO和NO2均系 有毒气体,污染环境,会恶化劳动条件,故目前工厂一般不采用。
(2)硅酸盐组黏合剂
该组黏合剂以氧化硅和可溶性硅酸盐为主要组成,其粘接力较 强,有一定的韧性,能够进行平接,耐高温,绝缘性极佳,一般用于陶瓷 零件的粘接。缺点是耐水性差。
1)磷酸氢二钠-水玻璃黏合剂。取8 g的水玻璃(含量40%),加 入2 g磷酸氢二钠,搅拌均匀后即可使用。该黏合剂固化后为透明玻 璃状物质,故用来粘接玻璃及透明部件效果最佳。
2)玻璃釉渣-水玻璃黏合剂。由经1200℃高温烧结过的320目 玻璃釉渣20~30g与40%的波美水玻璃10g配成。该黏合剂成本很 低,可粘接金属和各种陶瓷零件。
3)化工用耐酸胶泥。用水玻璃(密度1.4~1.5 g/cm3)10g,辉绿岩 粉13g及氟硅酸钠1g混合配制。但该黏合剂耐水性差,耐酸不耐碱。
4)日本的阿侬陶瓷黏合剂。该产品属硅酸盐类耐热黏合剂,可耐 1300~2500℃高温,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和氧化铝等。其抗剪切强度为: 碳钢16.5 MPa,氧化铝3.5 MPa,铝16.5 MPa。
此外,美国热催化公司生产的高温黏合剂,耐高温可达2000~ 2900℃。还有的资料提供在水玻璃黏合剂体系里加入氟化铝(AlF3)可 以防水,具体方法是将水玻璃130 g,氟硅酸钠12 g,石英粉450 g,氟化 铝11 g,按比例混合搅匀后,在室温下放置24 h,即可得到耐水的硅酸 盐黏合剂。
115.3 粘合机理的讨论
为了合理地利用黏合剂和改进黏合剂的性能,对黏合剂理论的研 究和探讨无疑是相当重要的。
我们剖析用氧化铜无机黏合剂粘接的钢铁交界面,可以明显地看 到铁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金属铜沉积物,可见在黏合剂由液相到固相 的转变过程中黏合剂中的分子和被粘物质起了电化学反应。当氧化 铜和磷酸的质量比>3时,粘接力有明显的提高。在一定条件下,粘接 面越毛糙,粘得越牢。那么是哪些因素造成了这些结果呢?
(1)机械力作用
当黏合剂由液态浸润并分布于被粘物体表面时,黏合剂分子由流 动状态转变为振动状态并硬化,由于被粘面相对来说是凸凹不平的, 黏合剂就机械地镶嵌于被粘的两个面之间,即形成所谓的连锁作用。 因此黏合剂对新断裂的毛糙的陶器具有很强的粘接力。
(2)化学键力
粘接金属时,在H3PO4和Cu混合直至完全固化以前,黏合剂是 PO3-4、Cu2+、H+的混合液,被粘金属相当于浸入一个电解液中,于是 就有电化学取代反应发生,活泼的铝、铁等金属元素和Cu2+之间将发 生如下反应:

铜沉积在金属表面,使黏合剂和金属界面产生密接,从而提高了 粘接强度。
(3)分子间力
黏合剂以液体状态涂布于被粘物表面,即和被粘物质发生分子间 引力,这些力有化学键力、范德华力(包括分散力、诱导力、取向力)和 氢键力。黏合剂未固化时,有许多H+和被粘物质之间的距离极近,故 除化学键力外,范德华力和氢键力均不可忽视。
(4)焦磷酸的聚合力
无机黏合剂所用的磷酸系在220℃以上加热过的浓缩磷酸,磷酸 在220℃以上加热便会生成焦磷酸,焦磷酸可以和硅酸一样形成线型、 网状和分枝结构,即发生无机聚合反应,从而产生强有力的粘接力。 CuO和PO3-4的聚合分子式之一如下:
(5)内聚力
氧化铜和磷酸反应完毕,固化后形成细长的磷酸氢铜针状晶体和 多余的氧化铜颗粒互相包围、穿插和堆积,就像混凝土一样形成了强 有力的结构。这也是增强粘接力的主要因素。
115.4 黏合剂韧性与脆性的讨论
一般无机黏合剂的脆性大、韧性小,而有机黏合剂的韧性好、脆性 小。主要因素归纳为下列几点:
1)由有机化合物组成的黏合剂,由于分子结构式成链状或锁链 状,固化后若受到弯曲或冲击载荷,长链分子可以随之弯曲,分子结构 本身不易变动,因而具弹性和韧性。
2)金属原子有自由电子环绕,若受到弯曲和冲击,自由电子可能 会发生一定的位移,原子本身却不易破坏,故多具有韧性。
3)无机化合物分子组成简单,大部分是晶体结构,易于解离,因而 黏合剂固化后若受到冲击或弯曲载荷,由于分子间结合力不大,容易 断裂和破碎,故脆性大、韧性小。
115.5 无机黏合剂的发展方向
(1)无机高分子的合成
日本近年来已经开展云母的合成。云母系具有很好的韧性的无 机高分子,分子式为:KMg3[AlSi8O16](OH)2或类似化合物。如果能增 大无机物的分子量或改变其结构,同样也可以取得像有机黏合剂一样 的韧性。一般来说,多数无机物无毒性,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较好处理, 原料来源方便,价格低廉。
(2)无机黏合剂和有机黏合剂配合使用
比如水玻璃-环氧胶的配制,即1 g环氧6101加入0.1 g乙二胺 或其他固化剂,搅拌均匀后,加入40%的波美水玻璃1~2 g和石英粉 (200目)2 g,混合搅拌均匀,加热至120℃固化12 min,所得产品耐温 (250℃)、耐水、耐酸、耐碱,是很好的化工防腐黏合剂。该产品可以粘 接铝锅、陶瓷和硬质塑料,具备了有机和无机黏合剂的双重优点。这 方面也是当今黏合剂发展中的一个新课题。
(3)黏合剂的单组分化、日用商品化
我国生产的黏合剂,除氰基丙烯酸酯外,多为双组分和多组分黏 合剂,用户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所有的黏合剂的销售对象均为企事 业单位,很少生产民用商品供给居民。然而在日本等国家,家庭用黏 合剂产量很大,而且多为单组分产品,就连工业用的阿侬胶亦为单组 分,确实值得我国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