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增稠型JD静电植绒乳胶
导读:内增稠型JD静电植绒乳胶 : 58.1 简介带电的微小物体在高静电场内,会被从一个电极吸向另一个电极。静电植绒时,让金属筛网带正电,金属板带负电。金属板上放有涂好胶剂的底布,绒毛经漏斗通过筛网时带有正电。由于静电吸引绒毛垂直下落,插进胶粘剂中,再经过烘干、固化而成为植绒产品,采用不同的绒毛,利用不同的静电植绒工艺,就
内增稠型JD静电植绒乳胶 : 58.1 简介
带电的微小物体在高静电场内,会被从一个电极吸向另一个电
极。静电植绒时,让金属筛网带正电,金属板带负电。金属板上放有
涂好胶剂的底布,绒毛经漏斗通过筛网时带有正电。由于静电吸引绒
毛垂直下落,插进胶粘剂中,再经过烘干、固化而成为植绒产品,采用
不同的绒毛,利用不同的静电植绒工艺,就能制成具有各种不同风格
的产品,如富丽多彩的舒美绒、金丝绒布和花色繁多的局布植绒衣料
及工艺美术品。
常用的胶粘剂大致有乳液型和溶剂型两类,乳液型黏合剂有聚丙
烯酸酯、聚醋酸乙烯合成胶乳、天然胶乳等,溶剂型黏合剂有合成橡
胶、天然橡胶、聚氨基甲基酯等。不论采用哪一种胶粘剂,一般均要求
耐老化、耐水洗、耐摩、柔软等性能。特别是柔软性和耐水性较为重
要,同时还需要应用方便、毒性小。由于溶剂性黏合剂在使用时,因溶
剂挥发会造成空气污染,容易起火,且不如乳液型黏合剂使用简便,因
此实际使用较少。在国外用于静电植绒的黏合剂约80%~90%属于
乳液型,其中大多数采用交联型丙烯酸酯胶粘剂,这类胶粘剂较溶剂
型虽然有许多优点,但在使用时均需采用氨水增稠和加入外交联剂、
催化剂、增黏剂等辅料,以至造成在植绒工艺过程中由于氨水引起的
环境污染和因加入辅料引起的操作不便及成本提高。针对以上情况,
参照台湾旭胜公司和国内外的静电植绒胶黏合剂,我们在DE黏合剂
的基础上,研制了内增稠型JD胶胶粘剂静电植绒,并于1986年10月
起开始小试,后于1987年2月进行了100 L、500 L中试。
JD黏合剂的主要技术特征是自交联性、内增稠性和快干性。以丙
烯酸酯聚合的胶粘剂是长链的热塑性高分子,为了增加它的耐洗性和
耐摩性,在丙烯酸酯聚合时需加入含有反应型基因的化合物。在聚合
反应中,能产生内交联的基团有:—CONHCH2OH,—CONHCH2OR,
等。
这里我们采用羟甲基丙烯酰胺作为内交联剂,则聚合物链上的羟
甲基之间的反应式如下:
适当的内交联剂是胶粘剂有高的干洗牢度和水洗牢度的重要条 件。本方法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和生产环节,经多次试验,取得了单组 分应用的效果而区别其他品种的黏合剂,向高分子链中引入适当的基 因起到内增稠的作用。
为了达到使用的黏度要求,我们采用内、外增稠的方法。在合成 黏合剂时,由于内增稠剂具有吸附水分显著的性能,在水溶性介质中 形成空间晶格,限制了水的正常流动,从而产生具有增稠特征的黏度。 但此种方法产生的乳液胶粘剂厚度不够。为了更进一步增加胶粘剂 的增稠性和可调厚度,在合成黏合剂时可加入丙烯酸,形成丙烯酸共 聚物,丙烯酸共聚以酸的形式和非常小的颗粒存在,黏度较低,若同时 采用外增稠的方法,可使胶粘剂的黏度进一步提高。外增稠作用是通 过氢氧化铵或碱金属氢氧化物中和羧酸基而产生的。当加入碱剂时, 不易电离的羧酸基转变为离子化的羧酸铵盐或金属盐形式,结果沿着 共聚物大分子链阳离子中心产生静电排斥效应,使交联的共聚物大分 子链扩张并伸张开来,局部溶解和溶胀的结果,使原来的颗粒猛增许 多倍,黏度显著提高。因为本方法的整个增稠过程是在胶粘剂合成过 程中形成的,采用了两种增稠原理,故用户可以得到一个合适黏度的 乳胶,从而比目前国内多组分胶粘剂更显先进。
58.2 实验部分
(1)主体与选择
国际上的静电植绒胶通常选用丙烯酸酯共聚,也有采用其他单体 共聚物。我们分析了台湾旭胜公司的F—1005和F—384胶,发现其甲 基丙烯酸酯的含量很高,然而内地甲基丙烯酸酯价格很贵。为了降低 成本,适应国内市场,我们采用了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和丙烯腈等 多元组合,这样既降低了成本,又确保了牢度。主要依据参见表1。
表1 几种单体聚合后的性能
聚合物性能
单体 | 软柔性 | 耐洗牢度 | 耐溶剂牢度 | 耐气候牢度 | 耐热性 |
丙烯酸酯
甲基丙烯酸酯 醋酸乙烯酯 苯乙烯 偏二氯乙烯 丙烯腈 丁二烯 2-氯丁二烯 2-甲基丁二烯 乙烯基乙醚 |
A
B~C C C C C A A A A |
B
B C A A A C A A B |
B
C D C A A B B A B |
A
A A A B A~B C D C C |
A
A C A C C~D D C C |
注:A——良;B——一般;C——较差;D——很差。
根据表1,从综合性能考虑,最佳者为丙烯酸酯。其他为偏二氯乙 烯、丙烯腈及甲基丙烯酸酯和苯乙烯。醋酸乙烯为最差。丙烯酸酯、 甲基丙烯酸酯、丙烯腈和苯乙烯的聚合物性能都较稳定;而聚偏氯乙 烯的水乳液,因其化学性质活泼,在热和光或碱的作用下易失去1分 子氯化氢而形成双键,放置日久会出现泛黄现象,故不宜采用作胶粘 剂的主单体。从提高胶粘剂的牢度、柔软性、耐热性考虑,以甲基丙 烯酸甲酯或苯乙烯、丙烯腈作硬架骨单体,以丙烯酸酯类作软结构单 体为佳。
表2 部分聚合物的皮膜物理性质
性能
名称 | 成膜性 | 黏性 | 硬度 |
抗张
强度 | 伸长率 | 吸水性 |
聚合物
玻璃化 温度 /℃ |
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乙酯 丙烯酸丁酯 丙烯酸2-乙基己酯 醋酸乙烯 苯乙烯 丙烯腈 甲基丙烯酸酯 |
有
有 有 有 有 无 无 无 |
有
有 有 有 有 无 无 无 |
稍软
软 很软 很软 稍硬 硬 硬 硬 |
稍高
低 很低 高 — — — — |
稍高
很高 很高 很高 很高 很高 很高 很高 |
中等
低 低 很低 稍高 低 中低 低 |
8
-22 -54 -85 28 100 96 105 |
根据表2来看,从成膜性、黏性、硬度、吸水性等方面考虑,丙烯酸 乙酯作主单体最佳。
通常,静电植绒胶粘剂的玻璃化温度在±20℃范围内(地毯布在 20℃),我们选择的玻璃化温度为-20℃。由于多组分胶粘剂在应用 时仍需加入外交联剂,从而增加了胶粘剂的硬度,而本方法无需再加 外交联剂,故实际手感要比-21~27℃的胶粘剂还要柔软。在表3中 列出了几种胶粘剂的玻璃化温度对比,以供读者参考。
表3 几种胶粘剂玻璃化温度的对比
胶粘剂名称 | 上海FA-41 |
Malsuminos
F23C |
Dccnal
K-1678-H | JD |
玻璃化温度/℃ | -20 | -20 | -17 | -20 |
本方法选择了5组不同配比,通过数百次小试和数十次中试。试 验数据见表4。
表4 不同配比应用结果
试样编号 | 单体组合 | 干摩/次 | 湿摩/次 | 手感 |
1101 |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
—交联单体 | ≥900 | ≥600 | 软 |
1102 |
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
—丙烯酸—交联单体 | ≥3300 | ≥100 | 软 |
1127 |
丙烯酸甲酯—丙烯酸辛酯—丙烯酸—交
联单体 | ≥3800 | ≥1300 | 软 |
1128 |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
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辛酯—丙烯 腈—丙烯酸—交联单体 | ≥7100 | ≥4100 | 软 |
114 |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辛酯—丙烯酸
丁酯—丙烯酸—交联单体 | >2200 | >1850 | 较软 |
实验表明,编号为1128的组合各项牢度可以达到较高的水平。
(2)交联单体配比
本方法中羟甲基丙烯酰胺(NMA)的用量在6%~7%,即可达到理 想的牢度。羟甲基丙烯酰胺的用量见表5。
表5 NMA用量与胶粘剂牢度的关系
项目
编号 |
NMA
用量 /% |
含固量
/% |
残余
单体 /% | pH |
黏度
(25℃) /(Pa·s) |
干摩
牢度 /次 |
湿摩
牢度 /次 |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
3.5
4 5 6 7 8 |
41.2
40.8 40.5 41.1 41.3 40.7 |
0.43
0.39 0.50 0.49 0.33 0.17 |
6~7
6~7 6~7 6~7 6~7 6~7 |
2800
2800 2800 2800 2800 2800 |
≥2000
≥2000 ≥2000 ≥3000 ≥3100 ≥3000 |
≥100
200 385 600 ≥1100 ≥1800 |
(3)内增稠剂的配比
表6 内增稠剂用量与乳胶黏度及牢度的关系
项目
编号 |
内增稠剂用量
/% |
乳胶黏度
(25℃)/(Pa·s) |
干摩牢度
/次 |
湿摩牢度
/次 |
1009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
0.22
0.25 0.27 0.32 0.48 0.60 |
2100
2300 2500 2800 4800 9800 |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
1000~1600
1000~1600 1000~1600 1000~1600 1000~1600 1000~1600 |
从表6 可以看出,加入内增稠剂的量越大,乳胶的黏度越大。内 增稠剂的加入量在一定的范围对内黏合剂的牢度影响不大(渭南地区 企业标准:干摩≥2000次,湿摩≥400次为合格),但加入量过大会影响 植绒品的表面均匀度。一般黏度应控制在2000~3000 Pa·s(25℃,NDJ -79黏度计)为宜。
(4)涂胶厚度
乳胶的涂层厚度对上胶工艺有明显的影响。上胶太薄,绒毛粘不 牢,还可能露出基布;上胶过厚,涂胶不匀,会影响产品外观。一般胶 层厚度应控制在0.25~0.35 mm为宜,用胶量在250~300 g/m2之间上 胶厚度与牢度的关系详见表7。
表7 上胶厚度与牢度的关系
试验编号 | 涂层厚度/mm | 干摩牢度/次 | 湿摩牢度/次 | 用胶量/(g/m2) |
10291
10292 10293 |
0.25
0.30 0.35 |
>2800
>3000 >3300 |
900
1300 1600 |
250
280 300 |
(5)焙烘温度
JD胶黏合剂的另一特点是焙烧时间短,一般涂上胶后需晾干,再 焙烘(150℃)3~5 min,即可达到合格的牢度。这样便为一些进口设备 的快车速创造了条件。焙烘温度与牢度的关系详见表8。
表8 焙烘温度与牢度的关系
试样编号 |
预烘温度
/℃ |
时间
/min |
焙烘温度
/℃ |
焙烘时间
/min |
干摩牢度
/次 |
湿摩牢度
/次 |
10311
10302 10303 10304 |
80~120
80~120 晾干 晾干 |
4
8 10 10 |
138
150 150 150 |
3~5
3~5 3~5 3~5 |
≥400
≥3000 ≥3000 ≥3000 |
≥100
≥1300 ≥1300 ≥1300 |
58.3 主要原材料
合成JD黏合剂的主要原材料(见表9)国内均可生产。国产丙烯 酸酯和丙烯酸一般需清洗或精馏,如用进口原料则一般不需精馏和清 洗即可使用。
表9 JD黏合剂的主要原材料及产地
序号 | 名称 | 规格 | 纯度/% | 产地 |
1
2 3 4 5 6 |
丙烯酸酯
甲基丙烯酸酯 丙烯腈 丙烯酸 羟甲基丙烯酰胺 平平加OS-15 |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
≥98.5
≥98.5 ≥98.5 ≥98 ≥95 |
北京东方化工厂
西安有机化工厂 上海石油化工厂 北京东方化工厂 天津化学试剂研究所 西安石油化工厂 |
7
8 |
十二醇硫酸钠
过硫酸铵 |
工业
工业 |
≥85
≥95 |
山西长治合成化学厂
西安化学试剂厂 |
58.4 主要设备
主要设备为500L搪瓷夹套反应釜,换热面积为6m2的玻璃蛇管 冷凝器、高位槽和真空泵等。主要设备列于表10。
表10 主要设备(按年产300 t设计)
序号 | 名称 | 规格型号 | 数量 | 材质 | 备注 |
1
2 |
反应釜
反应釜 |
K型,500L
K型,100L |
3套
2套 |
搪瓷
搪瓷 | |
3
4 5 6 |
蛇管冷凝器
高位槽 高位槽 缓冲回收罐 |
1.5m2
φ450×1000 10 L φ500×900 |
6节
2个 4个 1个 |
不锈钢
不锈钢 不锈钢 M3 |
可用玻璃代
可用搪瓷代 可用搪瓷代 铁质 |
7
8 |
真空泵
工业锅炉 |
2X—5(或W3)
1t |
2台
1台 |
58.5 合成工艺流程
聚合工艺中的加料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方式为“全部滴加法”, 另一种方式为“种子聚合法”。采用种子聚合法分子链易增长,得到的 聚合物的物理性能较优。本方法采用种子聚合法,其反应可简述如 下:
式中,R为CH3或C4H9。
工艺流程如下:
注:试验周期每釜8 h,500 L釜出料400 kg。
58.6 产品技术指标
1)外观:白色乳状液。
2)含固量:40%~43%。
3)残余单体:<1%。
4)pH=5~8。
5)黏度:1500~3500 Pa·s(25℃,NDJ-79黏度计)。
6)耐热稳定性:在80℃下,8 h不分层。
7)冻结安定性:在-5℃下,24 h不分层。
8)化学安定性:对六羟树脂、交联剂FH等稳定。
表11 各项技术指标测定数据
项目
编号 | 外观 |
含固
量 /% |
残余
单体 /% | pH |
黏度
/(Pa·s) |
-5℃
冻结 24 h |
加6%
六羟 树脂 |
80℃
8h |
牢度
标准 |
1001 |
白色乳
状液 | 41.2 | 0.42 | 7 | 2500 | 稳定 | 稳定 | 稳定 | 合格 |
1002 |
白色乳
状液 | 40.8 | 0.15 | 7 | 2400 | 稳定 | 稳定 | 稳定 | 合格 |
续表
项目
编号 | 外观 |
含固
量 /% |
残余
单体 /% | pH |
黏度
/(Pa·s) |
-5℃
冻结 24 h |
加6%
六羟 树脂 |
80℃
8h |
牢度
标准 |
1003 |
白色乳
状液 | 40.2 | 0.25 | 7 | 2000 | 稳定 | 稳定 | 稳定 | 合格 |
1004 |
白色乳
状液 | 42 | 0.30 | 7 | 2800 | 稳定 | 稳定 | 稳定 | 合格 |
58.7 应用试验
我们先后在渭南静电植绒厂、陕西临潼针织厂做了数十次大样试 验,测知本胶粘剂符合下列工艺条件:
二次上胶工艺:第1次上胶—150℃烘干2 min;第2次上胶—植绒 —吸绒—130℃预烘4 min—150℃焙烘4 min—刷毛—汽蒸—拉幅— 150℃烘干4 min—成品。
一次上胶工艺:涂胶—植绒—80~100℃预烘5~8 min—150℃焙 烘3~5 min—真空吸绒—成品。也可以不预烘,晾干即可。各项牢度 均可达到要求(见应用报告):干摩牢度≥2000次以上,湿摩牢度在 1000次以上。
58.8 结论
1)试验结果表明:JD静电植绒胶粘剂年产200 t(0.8 t/d)规模的生 产工艺成熟,技术路线可行,产品质量能满足静电植绒生产工艺(包括 网印和机印)。
2)JD黏合剂经静电植绒厂(临潼针织厂)试用,可不加任何辅料达 到较高的牢度,既节省了工序,又减少了环境污染,比目前采用的多组 分静电植绒黏合剂在技术上更加先进。
3)JD静电植绒黏合剂牢度和目前国内生产的胶粘剂相比,干、湿 摩牢度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4)本胶粘剂在合成过程中仅有少量滤渣(可做自辅胶和涂料),基 本无三废、无环境污染。
5)本胶粘剂尚有微量气泡,需加少量消泡剂。
本课题得到渭南静电植绒厂、宝鸡静电植绒厂、临潼针织厂、渭南 染化厂、陕西省轻工业研究所、青岛第三针织厂等单位的协助,应用数 据由以上单位提供。
58.9 技术条件和测试方法
主要技术条件如下:
序号 | 项 目 | 指标 |
1
2 3 4 5 6 7 8 9 |
外观
含固量 残余单体 pH 黏度(25℃) 保存安定性 冻结安定性(-5℃) 化学安定性 耐热安定性(80℃) |
白色乳状液颗粒细匀
40%~43% <1.0% 5~8 1500~3000 Pa·s(NJD-79型黏度计) 常温3~6个月 >24 h 对固化剂FH及六羟树脂等比较稳定 8h不分层 |
分析方法:
(1)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分析
1)酸值的测定:称取样品1 g(准确到0.0001 g)倒入三角烧瓶中, 用50mL中性无水乙醇溶解,然后以0.1 mol/L的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 液滴定,以酚酞作指示剂。
式中:c(KOH)——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量浓度,mol/L;
V(KOH)——氢氧化钾乙醇溶液消耗的体积,mL; m——样品质量,g。
2)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含量测定:
A.原理: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皂化。
B.操作:取30 g化学纯氢氧化钾,溶于50 mL无水乙醇中,放于暗 处静置20 h,不变色,过滤使用。精确称取0.5 g样品(精确至0.0001 g)放入三角瓶内,用移液管准确加入25.00 m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盖 上盖子,轻轻摇匀,装上空气冷凝管。在水浴中回流1.5 h。进行皂 洗,水温保持在85~90℃。回流完毕,将三角瓶取出,冷至室温,用乙 醇冲洗冷凝管和三角瓶周围,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 mol/L标准盐酸 溶液滴定至粉红色消失为止,设消耗盐酸的体积为V样。另外,同时做 一空白试验,设消耗盐酸的体积为V空。则有:
(2)丙烯酸丁酯的测定
见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测定。
(3)羟甲基丙烯酰胺含量测定
A.原理:溴双键加成法。
B.试剂:0.1 mol/L溴酸钾溶液、0.1 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6 mol/L的盐酸、0.5%淀粉指示剂、20%碘化钾溶液。
C.操作:称取0.1 g样品(精确至0.0001 g)于250 mL空量瓶中,加 15 mL水,加0.2 mol/L溴化钾、溴酸钾混合溶液30 mL于空量瓶中,加 15 mL 6 mol/L盐酸,立即盖紧瓶塞,用少量20%碘化钾封口,摇匀后放 暗处静置15 min,然后加入25 mL 20%碘化钾溶液,仍以少量20%碘化 钾溶液封口。摇匀后静置15 min,以少量水冲洗瓶塞,用0.1 mol/L硫 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用淀粉作指示剂。设耗去硫代硫酸钠标准溶 液的体积为V样;同时做一空白试验,设耗去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 积为V空。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