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瑟斯方程

浏览: 0

导读:卡罗瑟斯方程 : 缩聚反应的基本方程。由美国化学家*卡罗瑟斯于1936年提出。即:式中P为反应程度,为反应物的平均官能度,n为数均聚合度。Na、Nb和fa、fb分别表示a、b官能度单体的分子数和单体的官能度。 该方程建立了P与、n之间的定量关系。 当=2时,为线型缩聚,n=1/1-P; 当2时体系可生成体型高聚物

    卡罗瑟斯方程 : 缩聚反应的基本方程。由美国化学家*卡 罗瑟斯于1936年提出。即:

式中P为反应程度, 为反应物的平均官 能度,n为数均聚合度。Na、Nb和fa、fb 分别表示a、b官能度单体的分子数和单 体的官能度。 该方程建立了P与 n 之间的定量关系。 当 =2时,为线型缩 聚,n=1/1-P; 当 >2时体系可生成 体型高聚物。假定出现凝胶点时的瞬间,聚 合物分子量迅速增至无限大,即n→∞, 此时反应程度Pc为凝胶点,则Pc=2/f。 例如,3摩尔邻苯二甲酸酐与2摩尔甘油 的缩聚反应中,

Pc=0.833。

通过该方程的计算可以预测体型缩聚中的 凝胶点。

免费获取咨询

今日已有1243人获取咨询

免费咨询

热门服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