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渗滤液废水处理工艺探究-辽宁化工2022年07期

浏览: 0

导读:摘 要:通过一级A/O+芬顿氧化+二级A/O+次氯酸钠氧化的处理模式,对垃圾渗滤液废水进行工艺模拟探究,实现垃圾渗滤液废水处理的进管网排放。在处理过程中主要探究各单元运行过程中COD、氨氮等数值的变化,为后续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关 键 词:渗滤液废水;A/O;芬顿氧化;次氯酸钠;COD;氨氮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 A文

摘      要:通过一级A/O+芬顿氧化+二级A/O+次氯酸钠氧化的处理模式,对垃圾渗滤液废水进行工艺模拟探究,实现垃圾渗滤液废水处理的进管网排放。在处理过程中主要探究各单元运行过程中COD、氨氮等数值的变化,为后续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  键  词:渗滤液废水;A/O;芬顿氧化;次氯酸钠;COD;氨氮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935(2022)07-0910-04

目前我国渗滤液废水处理主流工艺为:生化处理+超滤+反渗透、DTRO浓缩、直接蒸发、DTRO    +蒸发。第一种工艺中由于渗滤液废水盐及有机物含量较高,容易造成膜阻塞及穿透,并且在运行过程中有浓水产生,长期运行导致废水盐分富集,系统瘫痪;第二种工艺中DTRO浓缩,能够短期内解决废水达标排放的目的,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DTRO产生的浓水造成废水中盐及有机物富集,造成后续系统无法长期运行;第三、四种工艺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大量蒸汽或者天然气,一般填埋场设置在郊区,无法实现,且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  的盐。

根据目前国内渗滤液废水处理技术的弊端,本文主要探究非膜法渗滤液废水处理工艺,该工艺实现出水水质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2015)中A等级排放标准,其中特征污染物COD≤500 mg·L-1。

通过本技术的实施,有望决绝垃圾填埋场SBdaSbXbJEWSiH1gdQk7kA==废水处理的难题,并且该技术可以进行有效复制,推广价值极高,工业化应用推广意义较大,能够有效地解决我省乃至全国渗滤液废水“无路”处理的技术难题。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A/O生化模拟装置、芬顿氧化模拟装置、COD检测仪、721分光光度计、曝气装置、搅拌装置、各种玻璃仪器。

重铬酸钾、硫酸、硫酸银、硫酸亚铁铵、纳氏试剂、酒石酸钾钠等药剂,所有药剂均为分析纯。

1.2  分析方法

COD:重铬酸钾氧化法;

氨氮:纳氏试剂比色法。

1.3  实验步骤与方法

1)取5 000 mL垃圾渗滤液,中和pH值后放入一级A/O生化模拟装置中,通过改变生化反应时间,观察垃圾渗滤液废水中COD及氨氮的变化   趋势;

2)将一级A/O生化后废水放入芬顿氧化装置中,通过改变芬顿氧化试剂的量及反应时间,观察废水COD的变化趋势;

3)将芬顿氧化后废水放入二级A/O生化模拟装置中,通过改变生化反应时间,观察垃圾渗滤液废水中COD及氨氮的变化趋势。

2  结果与讨论

2.1  一级A/O生化实验

调节渗滤液废水pH为7.5~8,将废水放置于A/O生物反应器中,控制A/O生物反应器中温度为30 ℃左右,溶解氧控制到2~3 mg·L-1,污泥质量浓度MLSS为2 800~3 500 mg·L-1,SV30在30%左右,观察反应器中COD与氨氮随着时间的变化曲线,具体实验情况如图1、图2下所示。

由图1、图2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变化,废水中COD及氨氮逐渐降低,当反应时间为48 h左右时,废水中氨氮和COD趋于稳定状态。通过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废水中COD在菌胶团作用下,将废水中有机物进行吸附,并消耗其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自身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碳源,最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出去。在硝化及反硝化的作用下,废水中氨氮首先通过硝化菌转化为硝酸盐及亚硝酸盐,通过废水的回流作用,将废水打入A池中,A池中反硝化微生物将废水中硝酸盐及亚硝酸盐转化为氮气释放出去,从而实现废水COD及氨氮都降低的目的。

从图中可以看出,最佳的反应时间为48 h,此时废水中COD达到1 300 mg·L-1左右,氨氮达到 650 mg·L-1左右。

2.2  芬顿氧化实验

将一级A/O反应后废水放入芬顿氧化塔中进行反应,控制废水pH为3左右,为提高废水的反应效率,反应塔采用循环泵进行流化反应,实现废水反应更加充分的目的。通过改变硫化亚铁及双氧水的含量,观察废水中COD及氨氮的变化曲线,具体实验数据如图3、图4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随着芬顿药剂量的增加,废水中COD逐步降低,当芬顿药剂与废水比例为0.7%左右时,废水中的COD基本没有变化。由图4可以看出,虽然氨氮随着芬顿药剂的变化有部分变化,但是变化基本不大,且无规律性可言,去除效率也不明显,故可以判定芬顿氧化对废水中的氨氮无去除效果。

芬顿在氧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羟基自由基,这些羟基自由基具有非常强的氧化效果,在酸性条件下能够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到大气环境中,从而实现降低COD的目的,随着试剂量的增加,大分子物质已基本被氧化成小分子物质,所以才会出现芬顿试剂与废水比例达到0.7时,废水中COD基本无变化的情况发生。由于氨根离子不能够与羟基自由基进行有效的反应,故在废水处理过程中氨氮基本无变化。

2.3  二级A/O生化实验

芬顿后废水pH调整为7.5~8,将废水放置于二级A/O生物反应器中,控制A/O生物反应器中温度为30 ℃左右,溶解氧控制到2~3 mg·L-1,污泥质量浓度MLSS为2 800~3 500 mg·L-1,SV30在30%左右,观察反应器中COD与氨氮随着时间的变化曲线,具体实验情况如图5、图6所示。

由图5、图6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变化,废水中COD及氨氮逐渐降低,当二级反应时间为48 h左右时,废水中氨氮和COD趋于稳定状态。

从图中可以看出,最佳的反应时间为48 h,此时废水中COD达到350 mg·L-1左右,氨氮达到 100 mg·L-1左右。

2.4  次氯酸钠催化氧化实验

对二级A/O生化处理后废水进行次氯酸钠催化氧化实验,采用二氧化钛作为催化剂,催化剂添加量为10 mg·L-1,通过改变次氯酸钠的添加量观察废水中氨氮及COD的变化曲线,然后在最佳次氯酸钠添加量的条件下,通过改反应时间,观察废水中氨氮及COD的变化曲线,具体实验结果如图7、图8所示。

图7反应时间控制在5 h,由图7可以看出,随着次氯酸钠添加量的增加,废水中的COD及氨氮能够被有效降解,在次氯酸钠添加量达到      1 000 mg·L-1左右时,此时废水中的氨氮及COD趋于稳定状态。

由图8可以看出,当次氯酸钠添加量为       1 000 mg·L-1时,废水中的氨氮及COD随着时间的变化先降低后趋于稳定,当反应时间为3 h时降解速率最大,当反应时间为5 h时,降解效率最高。

由于次氯酸根(OCl-)的O—Cl键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能够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有效氧化,变为二氧化碳和水,从而实现COD降解的目的。在次氯酸根(OCl-)的强氧化作用下,废水中的铵根离子先氧化为一氯胺、二氯胺和三氯胺,随着次氯酸钠添加量的增加,废水中的一氯胺、二氯胺和三氯胺被转化为氮气释放出来,从而实现废水氨氮降解的目的。此时处理后废水中的COD能够达到    180 mg·L-1,氨氮能够达到35 mg·L-1。

结 论

1)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发现,采用一级A/O+芬顿氧化+二级A/O+次氯酸钠氧化处理工艺对垃圾渗滤液废水处理效果较明显。

2)采用一级A/O处理后废水COD去除率能够达到65%,氨氮去除率能够达到68%。

3)采用芬顿氧化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水中有机物,降低COD,但是对氨氮基本无效果。

4)采用二级A/O处理后废水COD去除率能够达到21%,氨氮去除率能够达到85%。

5)次氯酸钠处理后废水中的COD能够达到 180 mg·L-1,氨氮能够达到35 mg·L-1。

参考文献:

[1] 董磐磐,程爱华,李eQlAU5pekEoXkSM4NM2OnamxejJ7zOq9AdU+55wX2lg=杰,等.铁炭耦合Fenton试剂预处理DMF废水的研究[J].工业用水与废水,2012,43(3):8-11.

[2] 李民,陈叶萍,张莎,等.臭氧降解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的影响因素及光谱特性[J].水生态学杂志,2017,38(5):21-28.

[3] 奚旦立,孙裕生,刘秀英.环境监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国家环境保护局编委会编.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5] 许玉东,范良鑫,黄友福.Fenton法处理垃圾渗滤液MBR-NF浓缩液[J].环境工程学报,2014,8(9):3711-3717.

[6] 赵威,席北斗,赵越,等.简易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水溶性有机物对Pb(Ⅱ)迁移转化特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14,27(5):527-533.

[7] 刘慧,张银新.垃圾渗滤液废水处理工艺探究[J].辽宁化工,2020,49(5):492-494.

[8] 张平涛.垃圾渗滤液脱色深度处理技术研究[J].辽宁化工,2021,50(8):1153-1155.

[9] 史一欣,倪晋仁.晚期垃圾渗滤液短程硝化影响因素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7(7):110-114.

[10] 刘晶冰,燕磊,白文荣,等.高级氧化技术在水处理的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11,37(3):11-17.

Study on Treatment Process of Landfill Leachate Wastewater

CHENG Guo-qiang

(Wudi County Public Utilities Service Centre, Binzhou Shandong 251900,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treatment mode of first grade A/O + Fenton oxidation + second grade A/O+ sodium hypochlorite oxidation, the process simulation of landfill leachate wastewater was studied. In the process of treatment, the changes of COD, NH3-N and other values of each unit in the process of operation were mainly studied, which coul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ollow-up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Key words: Leachate effluent ; A/O; Fenton oxidation; Sodium hypochlorite; COD; Ammonia nitrogen

免费获取咨询

今日已有1243人获取咨询

免费咨询

热门服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