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转化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的研究-辽宁化工2022年05期

浏览: 0

导读:摘 要: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的增加,导致温室效应的现象加剧,进而使人们面临着环境的重大难题。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控制二氧化碳量,二氧化碳中含有丰富的碳源,且成本较低,因此可以利用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其他含碳物质的方式,将二氧化碳资源合理的循环利用。工业上可通过利用化学法方式将其转化为含碳化学品,

摘  要: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的增加,导致温室效应的现象加剧,进而使人们面临着环境的重大难题。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控制二氧化碳量,二氧化碳中含有丰富的碳源,且成本较低,因此可以利用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其他含碳物质的方式,将二氧化碳资源合理的循环利用。工业上可通过利用化学法方式将其转化为含碳化学品,实现二氧化碳高价值化利用。基于此,本文从酶转化与化学转化两个方面出发,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在二氧化碳高价值转化利用方面的最新研究,总结了其在转化方面与相对应的有效策略。

关  键  词:二氧化碳;   制备; 高附加值; 化学品

中图分类号:X7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935(20202022)0×5-00000719-0×

随着现代工业的崛起,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也在不断的地升高,。众所周知,二氧化碳是一种容易引发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在2020年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567亿吨t,而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约在131亿吨t[1-3]。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二氧化碳的污染问题仍是越来越深入,二氧化碳含有丰富的碳资源,因此可以对它进行化学处理,使它转化成人们可利用的化学品,通过二氧化碳的捕获封存、转化、还原等技术,实现对二氧化碳的高效利用,最能满足当前工业发展的需要,又能实现二氧化碳的有效减排[4,-5]。

1  酶催化法转化二氧化碳

1.1  催化反应机理

二氧化碳在生命体内进行固定与转化是生命生产的基础,其在包内进行转化的途径包括:卡尔文、还原性柠檬酸路径、还原性乙酰辅酶a路径、三羟基丙酸路径、三羟基丙酸四-羟基丁酸路径、二羧酸四羟基丁酸路径,而没在二氧化碳的转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代谢的途径为二氧化碳的固定提供了体外没法转化反应体系的建立推动。卡尔文路径是地球上众多生物都具备的二氧化碳在其体内进行固定和转化的过程,在二氧化碳固定阶段所使用的酶是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在催化生产出三磷酸甘油醛时,所用的酶是磷酸甘油醛脱氢酶,之后生成二磷酸合同糖时所用的酶是磷酸核酮糖激酶,反映的整个过程的能量由体内产生的能量源ATP所提供。还原性柠檬酸路径是由柠檬酸的循环逆反应所构成,首先将酮戌二酸合成酶催化转化成琥珀酰辅酶a,再将其与二氧化碳进行羧化反应,生成酮戌二酸,之后通过异柠檬酸脱氢酶的催化作用,将其催化生成异柠檬酸,随后在柠檬酸裂解酶的催化下,生成草酰乙酸酯、乙酰辅酶a,随后在与二氧化碳的作用下,通过丙酸酮合成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丙酸酮,最后再经过相关酶的激化下得到最终产物。

1.2  酶的应用研究进展¬—固氮酶的应用

固氮酶在全球固氮研究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其通过相关物质的能量提供可催化氮气发生反应生成氨分子,一些固氮酶还具有乙炔等多性物质的双键还原能力,一般状况下氮气的多电子移动是较难发生的,但由于这些固氮酶的活性中心被取代之后,其彰显出来较为优异的还原能力,受这种表现的影响,近些年来的研究者对于固氮酶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并将其放到二氧化碳的转化上来,通过学者的研究表明,固氮酶的活性中心钼元素周边的结构会被部分的取代,在其发生取代之后,可以对二氧化碳发挥催化作用,在其催化下可以使二氧化碳发生双电子的转移现象,从而可以达到低速率的还原二氧化碳,使其生成一氧化碳或甲烷,从而给二氧化碳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路径。这种通过重组固定碳酶的相应结构来转化二氧化碳的研究逐步深入,国外学者泽费尔特等。研究认为[6-11],在固氮酶中的钼原子附近的氨基酸序列中,还有控制还原反应的关键,每当这些序列被一些物质所取代之后,则可以改变固氮酶的转换行为,使其实现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生成甲烷的作用,每单位的钼原子需要经过

18 min分钟的反应时长,才能产生15单位的甲醇,其进行催化转化的速率,完全取决于二氧fa9a43b55b9b84989e6b912ed4bd35019c4bc4d5710c21968718a0d5d0a356cb化碳的浓度以及固氮酶的用量。这种取代钼原子的蛋白物质结构也可以促进二氧化碳与乙烯的反应,使其通过还原作用生成丙烯。在2018年的美国的哈伍德研究队伍发现了一种固氮酶,这种固氮酶通过还原二氧化碳使其转换成甲烷,既可以催化氮气生成甲烷,也可以催化二氧化碳生成甲烷,且在其他的细菌体内表达出来的固氮酶也可以进行有效的二氧化碳催化,这项研究表明,这种固氮酶催化二氧化碳生成甲烷的过程,只是这种酶的一般属性,并不是其特殊属性,从而有助于人们更好的地利用二氧化碳来转化的过程。

2  化学法转化二氧化碳

2.1  转化反应机理

二氧化碳的研究的领域与绿色环保相关联,因此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方向。虽然二氧化碳进行甲烷化反应是一种较为容易便利的处理手段,但在国内外研究领域,对于其反应的中间体以及反应的催化剂等问题上存在一定的争议[12-14]。首先,对于二氧化碳的甲烷化,一种是需要进行中间体的转化利用,另一种则不需要有中间体的参与, 即可直接生成甲烷,其进行反应的过程中,可利用将氧化镁与二氧化碳分子结合,使其在表面生成一种碳酸类物质,而氢气则是被吸附在钼原子上,并被钼原子给分解为小分子氢原子,之后钼原子将会利用其表面的氢原子为氧化镁提供氢源,从而使得发生反应生成甲烷。

2.2  化学法的应用研究进展

在最新的研究中[15-19],将二氧化碳作为烷基化的试剂,采用了Pd-ZnO/TiO2作为反应的催化剂,经过其催化作用的实验效果,可发现N-甲基苯胺的转化率可达到92%以上,其中对于N,,N-二甲基苯胺的选择性,最好时的效果可达到98%以上,使用Pd-ZnO/TiO2作为二氧化碳烷基化反应的催化剂,其活性远超于单独使用Pd-ZnO与Pd-TiO2,同时对于N,,N-二甲基苯胺的选择性也是远超于单独使用Pd-ZnO与Pd-TiO2时的效果,Pd-ZnO/TiO2的生成与应用是一种技术上的进步。在制备Pd-ZnO/TiO2的过程中,发现Pd-ZnO/TiO2催化的性能与氧化锌的负载量以及还原时的温度,有着密切的关联性,N-甲基苯胺的反应速率与N,,N-二甲基苯胺的生成速率在形成数据图像的时候与催化物中Pd-Zn合金的成分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在进行烷基化反应的过程中,Pd-Zn合金含量间接推进了二氧化碳与氢气发生反应,形成生成甲酸的过程,同时在形成甲酸的过程中,也抑制与阻隔了脱羧等不利的反应的发生情况,积极推进反应过程中N-甲基苯胺进行甲酰化,进而推进生成甲基甲酰苯胺的中间体,加大了其中间产物,同时快速加氢反应,最终生成N,,N-二甲基苯胺,其在其过程中推进了反应的进行加大了反应的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反应的总体选择性。

与此同时,二氧化碳作为含量丰富的碳氧资源库,其可以取代异氰酸酯的地位,在生成聚脲反应的过程中,转换成二氧化碳与二胺发生相对应的反应,生成以二氧化碳为基准的聚脲,同时在此过程中需要加入催化剂—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这种有机催化剂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活化其反应中间体,使得其可以快速的地催化二氧化碳以及二胺的内在物质结构,继而可以使得完全提升化学反应的最终反应效果,提高催化缩聚产率。

3  结 论

综上所述,二氧化碳作为一种含碳量丰富的温室气体,即可通过酶催化法或化学法进行转化,生成甲烷、一氧化碳等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其更是解决环境危机的高效方法,目前在二氧化碳的酶催化法以及甲烷化等领域研究在持续突破重大难关,在过去的几年里,众多的科学研究者已经有很多关于酶的制备以及化学反应进展的研究[20-23],但仍有一些技术需要突破,酶催化法可与化学法相结合形成协同效应,进而为二氧化碳的高值转化提供新的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梁珊 宗敏华 娄文勇. 酶法催化二氧化碳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研

究进展[J]. 化学学报 2019(11):16.

[2]蒋运方. 二氧化碳高价值化利用[J]. 中国化工贸易 2019 011 (001) :246.

[3]李函珂 党成雄 杨光星 等. 面向二氧化碳捕集的过程强化技术进展[J]. 化工进展 2020 39(12): 4919-4939.

[4]周伟 成康 张庆红 等. 合成气转化中的接力催化[J]. 科学通报 2021 66(10): 1157-1169.

[5]孙睿 徐跃 刘建芳,等. CO2 催化还原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Jf02de3efd414042f3fe89f682b0638bd]. 中国科学:化学,2018 48(06):547-561.

[6]梁珊宗,敏华,娄文勇. 酶法催化二氧化碳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研究进展[J]. 化学学报,2019,77(11):1099-1114.

[7]陈倩倩 顾宇 唐志永 等. 以二氧化碳规模化利用技术为核心的碳减排方案[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9 34(4): 478-487.

[8]WU H LIU J X LIU H M et al. CO2 reforming of methane to syngas at high pressure over bi-component Ni-Co catalyst: The anti-carbon deposition and stability of catalyst[J]. Fuel 2019 235: 868-877.

[9]LIU S G HUANG S P. Size effects and active sites of Cu nanoparticle catalysts for CO2 electroreduction[J].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9 475: 20-27.

[10]ZHANG H N LI J XI S B et al. A graphene-supported single-atom FeN5 catalytic site for efficient electrochemical CO2 reduction[J].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9  58(42): 14871- 14876.

[11]LIU C SU J J XIAO Y et al. Constructing directional component distribution in a bifunctional catalyst to boost the tandem reaction of syngas conversion[J]. Chem Catalysis 2021 1 (4): 896-907.

[12]李长华,赵江婷,熊卓 等. Pt、Cu共改性TiO2选择性光催化还原CO2制CH4 [J]. 洁净煤技术,2020,26(04):162-167.

[13]林敏,纳薇,叶海船 等. 不同助剂对CuO-ZnO/SBA-15催化CO2加氢制甲醇性能影响的研究[J]. 燃料化学学报 2019 47(10): 1214-1225.

[14]袁野 纳薇 王华 等.  载体Al/Si比对Cu-ZnO-ZrO2催化剂上CO2加氢合成甲醇的影响[J]. 材料导报  2016 30 (24): 25-31.

[15]兰兴旺,白国义. 共价有机框架催化材料:二氧化碳转化与利用[J]. 化学进展,2020,32(10):1482-1493.

[16]王鹏. 熔盐电化学转化二氧化碳制备碳材料的研究进展 [J]. 辽宁化工,2021,50 (10):1495-1498.

[17]闫博威. H2O对钙基吸收剂循环捕集CO2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 辽宁化工,2021,50(08):1162-1165.

[18]王欢,吴云雁, 赵燕飞. 离子液体介导CO2化学转化研究进展[J]. 物理化学学报,2021 37(05):157-168.

[19]张雪华,曹彦伟,陈琼遥. 均相催化CO2/H2还原羰基化合成高值化学品研究进展[J]. 物理化学学报,2021,37(05):89-102.

[20]刘志敏.  由二氧化碳合成长链羧酸 [J]. 物理化学学报, 2020,36(08):22.

[21]孟怡辰,况思宇,刘海,等. 面向CO2电化学转化的铜基催化剂研究进展 [J]. 物理化学学报, 2021,37(05):47-63.

[22]张继宏,钟地长,鲁统部.  钴(Ⅱ)基分子配合物用于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 [J]. 物理化学学报, 2021,37(05):111-125.

[23]巩晓辉,王明,伞晓广. Cu-Zn-C3N4多孔结构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CO2加氢合成甲醇反应性能研究[J]. 当代化工,2020,49 (06):1103-1106.

Study on the Conversion of Carbon Dioxide to

High Value Added Chemicals

GaoHaer·NULALI 1, Kenjiebieke·SAILIKEHAN2

(1.Department of Chemical Technology Xinjiang Career Technical College Kuitun 833200 Xinjiang China ;

2. Xinjiang Dushanzi Petrochemical Company Dushanzi 833699 Xinjiang China )

Abstract:  The increase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leads to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phenomenon of greenhouse effect which makes people face a major environmental problem.  Reasonable development use of clean energy control the amount of carbon dioxide carbon dioxide is rich in carbon sources and the cost is low so we can use the way of converting carbon dioxide into other carbon containing substances the reasonable recycling of carbon dioxide resources.  In industry it can be converted into carbon containing chemicals by chemical method to realize high value utilization of carbon dioxide.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latest research on high-value conversion and utilization of carbon dioxide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enzyme conversion and chemical conversion and summarizes the corresponding effective strategies in the conversion.

Key words:  Carbon dioxide; Preparation; High value-added; Chemicals

免费获取咨询

今日已有1243人获取咨询

免费咨询

热门服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