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石化产业结构分析及对策建议-辽宁化工2022年05期
导读:摘 要: 一直以来,石化产业都是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柱,辽宁省石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得益于资源优势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收获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全球形势的变化以及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变更,原先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也已不能适应新的挑战。本文在了解国内外石化产业结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了辽宁
摘 要: 一直以来,石化产业都是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柱,辽宁省石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得益于资源优势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收获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全球形势的变化以及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变更,原先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也已不能适应新的挑战。本文在了解国内外石化产业结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了辽宁省石化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和数据分析可知,辽宁省石化产业结构目前发展的难点在于炼化一体化程度较低、精细化工行业发展滞后以及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因此,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石化产业结构的一些对策建议,以期为辽宁省石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建言献策。
关 键 词:石化产业; 结构分析;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426.72TQ 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935(20202022)0×5-00000709-0×
辽宁省是我国的炼油大省,石化产业更是全省工业的发展重点,但是一直以来辽宁省的石化产业产业结构单一,工业总产值也不高。全球形势变化快,行业需求不断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如何优化产业结构、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就成了辽宁省石化产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朱军(2012)等人针对辽宁省石化产业结构的优化问题,在分析了国内外石化行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辽宁石化产业目前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并相应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建议,给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思路。韩微微(2015)等人分析整合了大量的数据资料,提出了在新形势下要统筹考虑炼油、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协调发展的思路,以助力辽宁省石化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由大变强[1-3]。
本文在了解国内外石化产业结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了辽宁省石化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和数据分析可知,辽宁省石化产业结构目前发展的难点在于炼化一体化程度较低、精细化工行业发展滞后以及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因此,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石化产业结构地一些对策建议,以期为辽宁省石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建言献策。
1 辽宁省石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1 国内外石化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就产业结构而言,国外发达国家针对于产业结构的理论研究更为深入和准确。早在18世纪,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已经开始了产业结构研究;新西兰经济学家费希尔在二次产业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次产业[4-5]。一系列的研究为后续不同国家不同学者针对产业结构进行深入研究打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就石化工业而言,国外部分发达国家石化工业起步早,发展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科研技术。国外石化公司都在积极调整资产、组织和产品结构,希望能够顺应世界石化行业的发展趋势,在未来的世界石化市场上站稳脚跟。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石化产业逐步成为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许多企业逐渐与世界轨道接轨,像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这两家国有石油公司就已经进入世界500强。但是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浪潮袭来,我国的石化产业暴露出了一些劣势,新时代新要求下更是面临着新的挑战[6]。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石化产业逐步成为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许多企业逐渐与世界轨道接轨,像中国石油化学和中国石油这两家国有石油公司就已经进入世界500强。但是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浪潮袭来,我国的石化产业暴露出了一些劣势,新时代新要求下更是面临着新的挑战[6]。
1.2 辽宁省石化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石化产业一直以来是辽宁省最大的支柱产业,对辽宁省经济总量的增长贡献了不少力量。但是近几年有被其他加工业超过的趋势,效益指标不佳,增长率不断下降,在辽宁省几大支柱产业中跌至末位。尽管辽宁省原油加工量在全国首屈一指,但是像乙烯等化工行业原材料的产量在炼油量中的占比并不高,石化行业效益指标明显落后于沿海的一些主要省市[7]。
在国外先进企业和国内其他省市新晋企业施加的压力下,辽宁省石化产业正在积极寻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包括炼化一体化、产品精细化、产业园区化以及生产规模化等。
2 辽宁省石化产业结构发展难题所在
2.1 炼化一体化程度较低
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主要是全球资源短缺,石油价格居高不下,许多炼油厂和石化厂在需求上逐渐出现了很大的不足。随着炼油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和相关设备的改进,炼化一体化已然成为世界石化工业的发展趋势。而辽宁省的石化产业明显炼化一体化程度较低,竞争力不足。在这样的情形下,不管是园区还是企业,原料的配置和利用率都较低,库存和储存费用高,运输成本也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命题。
2.2 精细化工行业发展滞后
石化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精细化工越来越成为石油化工行业最具活力和前景的一个产业。辽宁省目前的精细化工产业发展仍然比较滞后,受制于几大基本化工原料,产品种类并不丰富,精细化工率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无法形成上中下游协调发展的完整产业链。产品的附加值不高,许多精细化工企业常常以较低的价格出售产品,利润低,生存空间被大大挤压。
2.2 精细化工行业发展滞后
石化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精细化工越来越成为石油化工行业最具活力和前景的一个产业。辽宁省目前的精细化工产业发展仍然比较滞后,受制于几大基本化工原料,产品种类并不丰富,精细化工率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无法形成上中下游协调发展的完整产业链。产品的附加值不高,许多精细化工企业常常以较低的价格出售产品,利润低,生存空间被大大挤压。
2.3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许多成长迅速的企业能够突破限制在全球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原因是较早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石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辽宁省在科研方面仍然有进步空间,尽管出现了一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院,但是如何进一步协调高校和科研院所以攻克技术开发难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优化石化产业结构对策建议
3.1 加快实现石化产业园区化
石化产业园区化不仅要合理控制石化园区数量,还应当进行长远的、合理的规划,适当投入人力物力用于集中建设世界级的石化产业基地和化工园区。在这个过程中,辽宁省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和发展历史,明确发展规划思路,考虑好各大园区、各大基地的空间分布,不断优化产业布局,真正打破原先较为分散的格局。与此同时,辽宁省石化产业园区化应当结合绿色发展的策略,慎重选址,同时做好排污措施等,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2 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
深化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三者之间的协同合作,,是企业质量发展的内在前提,是联合科研的战略方向之一。与此同时,积极推动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培训机构和原材料行业综合生产体系,与地方政府开展战略合作,不断完善原材料产业链一体化生产体系。进一步说,科技创新离不开各方面的保障和支撑,因此可以具体从其他方面切入,包括设备改造、智能化厂房的建设、人才团队建设以及体制机制建设等。
3.3 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石油化学企业作为高污染行业,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速度和质量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石化企业作为重工业的重中之重应当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体而言,包括“三废”的排放标准必须逐步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清洁生产的理念应当深入人心,技术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而服务。
3.3 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石油化学企业作为高污染行业,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速度和质量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石化企业作为重工业的重中之重应当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体而言,包括“三废”的排放标准必须逐步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清洁生产的理念应当深入人心,技术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而服务。
4 结 论
总的来说,辽宁省石化产业结构的优化道路仍然需要不断探索,结合实际情况2e31fb07ab3b3c9f8312f035c67027202de362f42e1d75252b159d541422267a,适时作出做出调整,未来应当朝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前进,,一方面,不断加快实现石化产业园区化,另一方面,鼓励企业积极进行科技创新。此外,绿色发展应当作为基础目标,保障整个石化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微微,金雅乔,荣海旭,等.辽宁省石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分析[J].辽宁化工,2015,44(1):(1):40-43.
[2]王景龙.辽宁省石化协会园区工作委员会首届四任园区委2017年工作总结[J].当代化工,2018,47(1):(1):16,37.
[3]胡耀弟,魏力.大力推进辽宁省石化工业结构优化升级[J].辽宁化工,2003,32(2):(2):65-67,72.
[4]卢建华,李海兰.浅论油价震荡对辽宁省"五点一线"石化工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科技成果,2009,10(7)(7)::34-36.
[5]李健,李海霞.产业转移视角下京津冀石化产业碳排放因素分解与减排潜力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20,33(2):(2):324-332.
[6]姜国刚,李利亭.长三角石化产业碳排放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3):(3):52-58.
[7]王明明,党志刚,钱坤.产业创新系统模型的构建研究——以中国石化产业创新系统模型为例[J].科学学研究,2009,27(2):(2):295-301,201.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etrochemical
Industry Structure
in Liaoning Province
CONG Jian-gang
(Liaoning Province Petroleum-chemical Industry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Co. Ltd.Liaoning Petroleum Chem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Shenyang 110000, China)
Abstract: For a long time the petrochemical industry has been an important pillar of China'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da17756dec54d4163cab8fa64991d21fbeecf6a29f0c25abe43f39918d776ff0 petrochemical industry in Liaoning province started earlier. .Thanks tobased on the advantages of resources it has reaped high economic benefits for a long time in the past.. However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global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new era the origi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model can not adapt to the new challenges..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petrochemic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furth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etrochemic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Liaoning province was analyzed.. Combined with relevant literatures and data analysi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etrochemic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Liaoning province lie in the low degree of refining and chemical integration the lagging development of fine chemical industry and the lack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Therefo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optimize the petrochemical industrial structure we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make suggestions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petrochemic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Liaoning province.
Key words: Petrochemical industry; Structural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