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室内空气中22种总挥发性有机物不确定度评定-辽宁化工2024年08期
导读:摘 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室内空气中的22种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识别测试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对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根据来源对测量重复性进行A类不确定度评定,对温度、大气压、体积等采样参数,曲线拟合、标准物质进行B类评定,计算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某室内空气
摘 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室内空气中的22种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识别测试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对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根据来源对测量重复性进行A类不确定度评定,对温度、大气压、体积等采样参数,曲线拟合、标准物质进行B类评定,计算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某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为0.410 9 mg·m-3,扩展不确定度为0.362 6 mg·m-3(k=2)。不确定主要来源为标准曲线的拟合。
关 键 词:不确定度评定;总挥发性有机物;气相色谱质谱法;室内空气
中图分类号:O657.7+1;O659.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0935(2024)08-1306-07
总挥发性有机物(简称TVOC)是室内空气三种主要污染物之一,是熔点低于室温 ,沸点在50~260 ℃的一系列有机物的总称。室内空气中TVOC的主要来源为木制品板材、油漆涂料、胶黏剂、塑料制品等装饰装修材料,包含苯系物、醛、酮、烷烃等物质,具有较强的致癌性、刺激性,对人体健康有较大损害[1] ,相关国家标准对室内空气中TVOC含量具有严格的限制。室内空气中TVOC的检测主要依据有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2-3]。其原理均是用填有Tenax-TA等固体吸附剂的采样管富集后,用热脱附仪解吸,气相色谱仪或气质联用仪测定。新修订的GB/T 18883—202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已于2023年2月正式实施,该标准采用气质联用仪测定22种TVOC化合物,是当前测试室内空气TVOC含量的主要方法依据[4]。
不确定度是用来表征被测量值分散性的参数,用于评估测量值的可信度,是判定测定结果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的重要参考。本文依据GB/T 18883—202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附录D 进行测定,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室内空气中TVOC的不确定度数学模型,分析来源,计算各不确定度分量,得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5-15] 。本文根据CNAS-GL006-2019对室内空气中TVOC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进行分析,找出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及主要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优化检测流程,提高测定结果准确提供了依据。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气质联用仪,7890B-5975C,Agilent公司; ATD350,Perkin Elmer公司;老化炉,BTD600,北京博赛德科技有限公司;大气采样仪,QC-2D型,北京科安劳保;风速气象仪,NK5500,Kestrel公司;Tenax-TA吸附管,北京科安劳保。
2b1f03e375943919ba42f54a6f18cc91甲醇中22种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混标,1 000 mg·L-1,坛墨质检,甲醇,色谱级,SPECTRUM公司。
1.2 实验条件
脱附:将采样管放入热脱附仪中,260 ℃脱附10 min,脱附气流30 mL·min-1氦气,冷阱低温-30 ℃,冷阱高温300 ℃ 保持4 min,样品注入量12.5%,取样阀200 ℃,传输线200 ℃。测定:非极性毛细管柱(TVOC专用柱60 m×0.32 mm×1.0 μm);热脱附仪,色谱柱流量1.0 mL·min-1,升温程序50 ℃保持1 min,以5 ℃·min-1升至80 ℃保持5 min,以10 ℃·min-1升至260 ℃保持5 min。质谱条件:离子源EI,70 eV,离子源温度230 ℃,四级杆温度150 ℃,传输线温度:250 ℃,全扫描模式,质谱扫描范围:40~300 amu。
1.3 实验方法
采样流量为0.5 L·min-1,采集20 min,同时记录采样温度和大气压。样品经热脱附仪解吸后,用GC-MS测定,采用外标法定性、定量。22种已知化合物以定量离子定量,未知化合物以甲苯总离子流作为参比,计算正己烷到正十六烷之间全部化合物的总和。
2 不确定度评定
2.1 数学模型
根据 GB/T 18883—2022附录D,空气样品中TVOC的浓度按式(1)进行计算:
式中:ρ——所采空气样品中 TVOC 的质量浓度 ,mg·m-3 ;
M——样品管中各组分的总和,ng;
Vr——参比状态下的采气体积,L ;
Vt——实际采气体积,L ;
T——采样点温度,℃;
Tr——参比状态下的绝对温度,298.15 K ;
P——采样点大气压,kPa ;
Pr——参比状态下大气压,101.325 kPa。
2.2 不确定度来源及识别
由数学模型公式(1)、(2)可以推断出,本测量方法的不确定度来源于样品采集、样品含量测定、样品测定重复性等,各相关不确定度分量见图1。
TVOC浓度测定的不确定度来源有3个方面:
1)测量重复性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UrelA(ρi) ,包括热脱附仪进样系统、气质联用测定仪等。
2)计算参比采样体积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Urel (Vr),包括4个来源:采样流量、时间、温度和气压。
3)计算样品浓度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Urel (A)。
以上不确定度来源互不相关,采用方根方法合成TVOC浓度测定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2.3 不确定度各分量的分析和计算
图1中各个分量的不确定度构成总不确定度,不同分量分别进行A类或B类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评定程序见图2。
2.3.1 A类不确定度的评定
测量重复性产生的不确定度为A类,本次实验由同一台采样仪在同一地点连续采样10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测量数据如表1(温度18.0 ℃ ,气压102.1 kPa)。
依据贝塞尔公式计算标准偏差S(ρi):
实际测量中只在重复性条件下测量2次,不确定度为:
重复性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B 类不确定度的评定
2.3.2 参比采样体积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el(Vr)
根据公式(1),参比采样体积Vr受实际采样体积(由采样流量和采样时间决定)、室内温度和大气压的共同影响,采样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度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大气采样仪的流量不确定度Urel(Q)、大气采样仪的计时不确定度Urel(t)、温度测量的不确定度Urel(T)和大气压测量的不确定度Urel(P)。
2.3.2.1 流量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el(Q)
采样流量为0.5 L·min-1,采样仪流量最大相对偏差为±5%。区间内服从均匀分布,包含因子 k=3,区间半宽a=0.05,采样流量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el(Q)为:
2.3.2.2 采样时间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el(t)
大气采样仪的采样时间为(20±0.2%)min,区间内服从均匀分布,包含因子k=3,区间半宽a=0.002,采样时间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el(t)为:
2.3.2.3 温度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el(T)
气象仪温度测定的最大允差为±2.0 ℃,区间内服从均匀分布,包含因子k=3,区间半宽a=2.0,测量时的室温为18.0 ℃,则温度计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其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el(T)为:
2.3.2.4 大气压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el(P)
气象仪气压测定的最大允差为±0.5 kPa,区间内服从均匀分布,包含因子k=3 ,区间半宽a=0.5,气压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其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el(P)为:
采样流量、采样时间、温度和时间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互不相关,采用方根法合成得到采样体积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el (Vr):
2.3.3 样品浓度测定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el(A)
2.3.3.1 校准曲线拟合引入的不确定度Urel(曲)
校准曲线采用最小二乘法,以响应值为y轴,化合物含量为x轴拟合,回归方程为y=mx+b,其中m为斜率,b为截距(曲线强制过零点,故截距为0)。TVOC各组分标准曲线见表2。
以甲苯为例,对其含量及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计算,结果见表3。
校准曲线拟合引入的不确定度Urel(曲)为:
式中:S—残差标准偏差;
b—斜率;
P—测量mx的次数,实际样品测定2次,P=2;
N—测量校准系列的总次数,本例中N=7;
mx—样品组分含量,ng,本例中甲苯mx=153.719 8;
—不同校准点含量的平均值,ng,本例中
mi—第i个校准点的含量,ng。
式中残差标准偏差S计算公式为:
式中:N—测量校准点的次数,本例中N=7;
Ai—第i个校准点中样品组分对应的峰面积;
a—截距;
b—斜率。
经计算标准残差S=294 516 ng
则甲苯标准曲线拟合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
同法可分别计算出样品中各组分的含量和标准不确定度,结果见表4
TVOC各组分标准曲线拟合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el(曲) 。
2.3.3.2 标准物质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el(ms)
2.3.3.2.1 标准物质浓度的不确定度Urel(C标)
实验使用的甲醇中22种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混标(坛墨质检)。根据标准物质证书上给出的扩展不确定度Urel =2%,k=2。由于TVOC含量结果是对22个组分进行测定,未识别峰以甲苯计,因此标准溶液中各组分的不确定度对TVOC结果均有贡献,但由于各物质在样品中含量不同、出现的概率不同,贡献权重不同。据经验总结,以甲苯作为基准(权重系数为1),根据实际样品中各物质出现频率的高低,分别加入0.2、0.5、1.0、2.0的权重系数[16],见表5。
2.3.3.2.2 工作液配制引入的不确定度Urel(C工作液)
TVOC工作液1(100 μg·mL-1)的配制过程:用量程为100 μL移液器移取100 μL甲醇中22种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混标 (1 000 μg·mL-1)于样品瓶中,用量程1 000 μL移液器加入900 μL甲醇,混匀,同法配置TVOC工作液2(10 μg·mL-1)。用10 μL微量注射器吸取5 μL TVOC工作液2,分别吸取1、2、3、4、5 μL TVOC工作液1于吸附管。此过程产生的不确定度主要考虑由移液器引入,主要影响因素有移液器的校准、温度效应和重复性。依据JJG 646—2006的要求,按三角分布,则k=6,移液器在20 ℃下校准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
式中:a—最大允许误差;
n—使用次数;
U—不确定度。
本次测定的实验室温度为18.0 ℃,与校准时的温差为2 ℃,甲醇膨胀系数为12.1×10-4/℃,假设温度引起的体积变化按矩形分布,k=3,因此温度变化引起体积的相对不确定度为:
则移液器引入的合成相对不确定度为:
按照以上公式,计算出不同规格移液器引入的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见表6。
此配制过程使用1 000 μL移液器2次,100 μL移液器2次,TVOC工作液配制过程产生的不确定度为:
2.3.3.2.3 标准系列配制引入的不确定度Urel(C系列)
在配制TVOC标准系列溶液过程中,使用同一支10 μL微量注射器吸取,总体积的最大允差为±5%,计算校准用的标准系列溶液的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Urel(C系列):
因此标准溶液配制过程中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Urel(STD)
校准用的标准系列溶液的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引起的对预估值mi的不确定度为
式中n为用于校准的标准值mi的数目,本例中n=6。因此,测量样品浓度引入的不确定度Urel(A)为
3 不确定度分量的合成及表示
3.1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根据实验方法和数学模型分析,各输入量估计值彼此不相关,按照不确定度传播规律,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3.2 扩展不确定度
在95%置信水平下,扩展系数k=2,则本次样品测定的扩展不确定度:
则室内空气中TVOC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报告为:(0.410 9±0.362 6)mg·m-3,k=2。
4 结果与讨论
4.1 结论
采用固体吸附-热解吸-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室内空气中22种TVOC,分析了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来源,TVOC测定结果为0.410 9 mg·m-3,扩展不确定度为88.24%(k=2),不确定度报告值为(0.410 9±0.362 6)mg·m-3,k=2。
4.2 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分析
本次测量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44.12%,其中标准曲线拟合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为42.85%,是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引起不确定度偏高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依据GB/T 18883—2022附录D要求,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应不小于0.99,对曲线线性要求不高,曲线拟合最差的化合物为1,4-二氯苯,其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17.47%。二是TVOC结果为22种化合物测定结果加和,所测化合物种类较多,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条件下,22种物质相对标准不确定度的合成至少为最低值的4.7倍(即),故多化合物含量加和是TVOC不确定度的最主要来源。
4.3 标准中测试与计算方法缺点分析
标准中所列测量条件,采用30 m弱极性毛细管柱(Rtx-5MS),22种化合物已完全分离,与实际测试存在较大偏离。不同品牌(Rtx-5MS、HP-5MS、DB-5MS、HP-1MS)的30 m弱极性柱以及非极性柱均存在总离子流(TIC)中无法分离的邻近化合物,且此类色谱柱原理上是无法分离对间二甲苯两种沸点相同的异构体,造成部分化合物干扰较大。
标准中明确未知物的计算以甲苯为参考计算,但未明确是以TIC还是定量离子计算,由于未知化合物的定量离子不确定,故未知物应以甲苯TIC曲线计算较为合理。而已知22种化合物以定量离子定量,未知物以TIC定量,影响测定结果的一致性。
4.4 标准物质缺点分析
标准物质中22种化合物均为相同浓度,但质谱上的响应差异较大,依据标准曲线斜率可以得出,乙苯的响应最强,甲基环己烷的响应最弱,前者响应是后者的20倍以上,在同一标准系列中,无法保证所有化合物均在合适的浓度响应范围内,造成曲线不确定度增大。
22种标准物质极性和沸点差异较大,以甲醇作为溶剂时,正己烷等溶解性差,在配制标准系列极易挥发,引起曲线不确定增大,对测定者的配制手法要求较高。
参考文献:
[1] 方剑.浅析室内污染物TVOC的危害[J] .安徽建筑,2012,19(4):187-18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 50325—202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20.
[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GB/T 18883—202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2.
[4] 季凯,刘梦迪,姜振军,等.一般城市住宅室内环境中甲醛和TVOC检测标准的应用研究[J]. 当代化工研究,2021,98(21):76-79.
[5] 杜智旭,张朔瑶,杨雅涵,等.气相色谱法测定室内空气中TVOC的不确定度评估[J].化学研究与应用,2022,34(10):2455-2460.
[6] 郎雅娣.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苯系物的不确定度评定[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6,8(1):31-34.
[7] 廖石房.AHMT法测定空气中甲醛含量不确定度评定[J].广东建材,2021,37(6):47-49.
[8] 杨志远,杨英霞,徐昭炜,等.空气中甲醛含量的测定及不确定度评定[J].中国检验检测,2019,27(5):29-32.
[9] 陆一夫,董小艳,王秦,等.固体吸附—热解吸GC-MS测定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J].环境卫生学杂志,2021,11(5):462-467.
[10] 刘学敏,甘伟,查杨静,等.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表面涂装废气中36种挥发性有机物[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9, 55(11):1297-1304.
[11] 倪小波,周利英.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纺织品中五氯苯酚残留量的影响因素探讨[J]. 辽宁化工,2022,51(3):438-441.
[12] 陈敏敏,陈志英,陈雪芬.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苯系物的不确定度分析[J].广东化工,2013,40(8):146-148.
[13] 钱佳燕,吴逸雨,许晶晶,等.热解析-气相色谱法检测乘用车内挥发性有机物的不确定度评定[J].辽宁化工,2022,51(5):722-725.
[14]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CNAS-GL006:2019[S].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9.
[15]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1-2012[S].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2.
[16] 梅爱华,蓝学威.气相色谱法检测空气中有机物挥发总量的不确定度评定[J].分析测试学报,2010,29(1):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