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并咪唑类杀菌剂

浏览: 0

导读:苯并咪唑类杀菌剂 :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是以有杀菌活性的苯并咪唑环为母体的一类化合物,几乎所有这类化合物均显示内吸杀菌活性,其中有代表性的化合物有多菌灵(carbendazin,1973)[1]、苯菌灵(benomyl,1968)[2]、青菌灵(cypendazole,1972)[3]、甲基硫菌灵(thiophanate-methyl,1966)[4]、硫菌灵(thiophanate,1969)[5]、噻菌灵(th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 :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是以有杀菌活性 的苯并咪唑环为母体的一类化合物,几乎所 有这类化合物均显示内吸杀菌活性,其中有 代表性的化合物有多菌灵(carbendazin, 1973)[1]、苯菌灵(benomyl,1968)[2]、青菌 灵(cypendazole,1972)[3]、甲基硫菌灵(thiophanate-methyl,1966)[4]、硫菌灵(thiophanate,1969)[5]、噻菌灵(thiabendazole, 1964)[6]、麦穗宁(fuberidazole,1966)[7]、 唑菌灵(dimetbenzalol,1978)[8]。它们对苹 果、梨、枫树、球根等的核盘菌属 (Sclerotinia)、链核盘菌属(Monilinia)、小核 菌属(Sclerotium)等菌核病菌有效;对麦类、 蔬菜、果树叶白粉菌科(Erysiphaceae)的白粉 病菌有效;对苹果、梨的黑星菌属(Venturia) 黑星病菌有效;对果实、黄瓜、番茄、豌豆、玉 蜀黍等的葡萄孢属(Botrytis)灰霉病菌等 有效。
化合物[1~5]在植物体内或者在植物 的近旁经代谢活化,变成苯并咪唑-2-氨基甲酸甲酯(多菌灵,MBC)或近似于它们的化 合物,从而表现出杀菌活性。化合物 [6~ 8]均是被植物吸收后,传导至感染部位,而 呈现杀菌作用。但它们的抗菌谱类似,而且 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短密青霉(Penicillium brevicompactum)、丛花青霉 (P. corymbiferum)等对苯菌灵有抗性的菌类,对 其他药剂也显示抗性,因此它们可能以相同 作用机理表现杀菌作用。


多菌灵 [1]


苯菌灵 [2]


青菌灵 [3]


甲基硫菌灵 [4]


硫菌灵 [5]


噻菌灵 [6]


麦穗宁 [7]


唑菌灵 [8]


中国目前使用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化 学结构、国际通用名称、商品名 (开发公 司)、急性经口LD50如下所示。
(1)多菌灵[1]:carbendazin,苯并咪唑 44号 (中国沈阳化工研究院)、Bavistin (BASF)、Delsene (Du Pont),大白鼠 15000mg/kg以上。
(2) 苯菌灵 [2]: benomyl,Benlate (DuPont),大白鼠9590mg/kg。
(3) 噻菌灵[6]:thiabendazole,Mertect、 Tecto、Storite (Merck),大白鼠3330mg/kg。
(4) 甲基硫菌灵[4]: thiophanatemethyl,Topsin-Methyl、Cercobin-Methyl(日 本曹达)、Mildothane (May & Baker)、Cycosin (American Cyanamid),大白鼠7500 mg/kg。

免费获取咨询

今日已有1243人获取咨询

选择咨询类型
免费咨询

热门服务

更多